1993年,国家教委、人事部联合下发文件规定,1970至1976年入学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即工农兵学员的学历,国家承认为‘大学普通班’,简称‘大普’”。具有“大普”或“大学普通班”学历者,就是我们俗称的工农兵学员。自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大学停止招生后,从1970年开始到1976年,全国各高等院校共招收94万名基于推荐制的学生,即工农兵学员。他们的学习基础确实参差不齐,但他们大多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们能吃苦、肯钻研,学到了在那个年代显得十分宝贵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中后来涌现出了不少人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粉碎“四人帮”后,在“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候,这些人很快进入了角色,填补了人才空白。《大普学历》正是以这样的一群人作为关注对象,真实全面地再现了他们所怀有的“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的朴素感情,以及当时刻苦学习,立志为公(书中还反映了当时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态)、毕业后由于形势的变化,又涌改革大潮而动的奋斗与成功。毫无疑问,这是一群有着典型时代印记的人。在当代的文学殿堂中,一直还缺乏工农药兵学员的形象展示。从这个角度而言,《大普学历》无疑填补了这个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