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中国经济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定 价:¥16.00

作 者: 陈德胜,李纯青,文根第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中国经济概况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5867390 出版时间: 2008-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44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中国GDP的增长率、产业结构、汇率制度和外汇储备、货币政策、价格水平、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体系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性工作和创新点如下:一、最终消费需求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在50%左右,处于世界较低水平。资本投入对总产出的贡献度达53.3%,超过了劳动、技术等要素之和。二、国际比较分析表明:目前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状况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从“轻工业”时期进入“重工业”时期。2006年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77%、64.67%和25.66%,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性过高。三、运用改进的阿格沃尔模型对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测度。实证结果表明:从2005年7月汇率体制改革以来,截止到2007年6月,测度出的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累计增加额大约为2620.32亿美元左右,而在此期间,中国的实际外汇储备已经累计增加了5998.92亿美元。汇率制度随着国家经济规模的增大,逐渐由固定汇率制度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最终向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发展。四、我国的货币乘数有明显持续上升的趋势,2006年为4.64倍;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重在2006年达到了97%,成为货币供应的最主要驱动因素。鉴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应选用M,作为货币扩张和通货膨胀水平的评价指标。五、1991—2006年期间、1995—2006年期间和2005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作用分别为0.0845、0.1337和0.1951;1993—2006年期间,我国股市市场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为0.343;中国的股票价格指数与1年后的消费物价指数的相关性为21%;房地产价格指数与1年后的消费物价指数的相关性为13%。六、依据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我们测度出:2006年的适度保障水平为[10.06%,11.93%],2010年的适度保障水平为[11.86%,13.73%]。本书提出了提高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控制官方外汇储备过度增长和渐进增加汇率的浮动水平、构建包括M,的物价预警先行指标体系、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渐进提高社会基本保障水平等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李纯青,女,汉族,1970年10月生,河南省南阳市人,博士。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教授、院长。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和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高速增长的GDP
第一节 GDP的概念阐释与测算方法
第二节 中国GDP增长分析
第三节 中国GDP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的产业结构分析
第一节 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
第三节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和外汇储备管理
第一节 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分析
第二节 中国的外汇储备分析
第三节 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的货币政策分析
第一节 货币供应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中国货币供应分析
第三节 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的价格水平分析
第一节 价格的相关概念阐释
第二节 价格水平的测度
第三节 中国价格水平测度的改进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的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体系分析
第一节 中国的居民收入分析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创新性研究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创新性研究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