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总序
前言
目录页
导论
第1章 什么是新国际分工
1.1 国际分工的概念
1.2 国际分工的历史
2.1.1 15世纪~19世纪初叶:农业内国际分工
2.1.2 19世纪初叶~20世纪50年代:农业—工业国际分工
2.1.3 20世纪50年代至今:工业内国际分工
1.3 新国际分工的兴起
1.3.1 文献分析
1.3.2 实证分析
1.3.3 案例分析
1.4 结论
第2章 解释新国际分工的不同理论范式
2.1 世界体系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
2.1.1 理论述评
2.1.2 世界体系理论解释新国际分工时存在的局限性:硬盘产业国际分工的启示
2.2 市场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
2.2.1 理论述
2.2.2 市场视角国际分工理论解释新国际分工时存在的局限性
2.3 国家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
2.3.1 理论述评
2.3.2 国家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解释新国际分工的局限性
2.4 企业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
2.4.1 理论述评
2.4.2 跨国公司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解释新国际分工的局限性
2.5 个人分工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
2.5.1 理论述评
2.5.2 个人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解释新国际分工的局限性
2.6 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框架:对五个理论范式的批评与借鉴
2.7 结论
第3章 新国际分工的实现过程:一个新的说明
3.1 形成:跨国公司行为与新国际分工
3.1.1 “贸易”还是“生产”:跨国公司引导国际分工的基本方式
3.1.2 跨国公司投资(全球生产网络构建)与国际分工
3.2 深化:跨国公司主导的产品内分工
3.2.1 产品内分工的基本模式
3.2.2 产品内分工与国家经济:国家的生产可能前沿的扩展
3.2.3 产品内分工与国际贸易:重新解读国际贸易数
3.3 难题:跨国公司内部贸易
3.3.1 新国际分工对企业内贸易的促进
3.3.2 六种企业内贸易模式
3.4 结论
第4章 新国际分工格局与中国
4.1 新国际分工格局的三个层次
4.1.1 新国际分工的主导国家/地区:12个国家/地
4.1.2 新国际分工的活跃区域:中国、中国台湾等20个国家/地区
4.1.3 主要从事传统分工的其他国家/地区
4.2 新国际分工与全球发展
4.2.1 机遇:新国际分工为参与者带来了促进平等发展的机遇
4.2.2 挑战:谁是新国际分工的受益者
4.3 新国际分工格局下的中国
4.3.1 几种流行的观点
4.3.2 本书的分析
4.4 政策含义
4.4.1 国家利益、跨国企业利益矛盾的调和
4.4.2 政府对跨国公司企业内贸易的监督
4.4.3 新技术框架战略:对生物产业的展望
4.4.4 构建中国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网络:以钢铁行业为例的分析
4.4.5 顺应新国际分工发展趋势:构建新的贸易网络
4.5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政治经济学论丛》已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