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草原精神文化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草原文化研究工程”的子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要交付出版了,心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同时还有些忐忑、有些遗憾。说实在的,从动笔写作到交稿,历时一年有余,直到进行全书统稿的时候,似乎才找到了感觉,才真正开始进入角色,才发现有一些观点、想法没有充分展开,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有些问题论述得还很肤浅,没有深入下去;全书的观点、材料以至谋篇布局,都还有不少欠缺,如有可能做进一步完善,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课题结项的期限已到,不能因为我们一项子课题而影响整个研究的工程的进度,只好不很情愿地交稿了。或许,科研工作注定是一项留下遗憾的工作。因为,整个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思考、探索的过程,有些认识直到最后才形成,有些毛病和问题直到最后才发现,即使是原来满以为找到了不容置疑的答案的东西,到了后来才发现原来那只是寻找答案的开始。这或许就是每一个阶段的研究,只能是新一轮研究的基础,只能是供别人和自己日后超越的一个标尺的原因吧。草原文化研究是个新课题,开展系统的研究迄今不过也就几年。草原文化研究的困难恰恰在于草原文化这一概念内涵的丰富性和外延的广阔性。我们说,草原文化是地域文化,是指形成在我国北方草原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的文化。它不是单一民族的文化形态,是生发在草原这一地域范围之内的历代各民族文化经过无数次裂变-聚变-裂变的反复整合而形成并被传承下来的草原各民族文化的集合体。在民族文化层面上,草原文化不仅包含了诸如匈奴、柔然、鲜卑、突厥、蒙古等历史上的各个民族接续下来的文化,而且还包括并存于同一历史时期内的各个民族的文化,如今天的草原文化不仅包括蒙古族文化,而且还包括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的文化;草原文化是复合型文化,由基于不同生产方式、不同经济类型的多个文化子系统构成的复合型文化形态。在草原这个自然地理环境中,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狩猎采集文化、原始混合型文化、畜牧游牧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等等。尽管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建立在游牧生产方式之上的游牧文化在整个草原文化当中居于主导地位,以至使人们往往将草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等同起来,但只要我们认真回顾历史就不难发现,游牧生产方式历来都与程度不同的狩猎、农业等其他生产方式相伴相随而发展,从而使草原文化一开始就具备了复合型文化的品质;草原文化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统一,草原文化从形成到现在历经数千年,一代代传承下来,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不仅依然保持着固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素,而且,随着社会历史的变革、时代的前进,吸纳了大量活性元素,内涵得以丰富,外延得以扩展,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未来。因此,草原文化既是古老的传统文化,又是鲜活的现代文化,既可以指代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草原人群所创造的历史文化,也可以指代今天的各民族草原儿女所置身于其中的活态文化。作为历史文化概念,草原文化是指以游牧文化为主导的、以蒙古族文化为代表的文化体系;作为现实文化概念,是指在草原传统文化基础上融入诸多现代文化要素和多民族文化要素,同时依然保持其鲜明特色的草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