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丛书。沙漠化是中国最主要的荒漠化类型,我们国家对沙漠化进行了几十年的治理,但其面积并没有因此而减小,不但面积在继续扩大,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说明我们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疏漏。为此,本文尝试以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为指导来研究沙漠化治理问题。科尔沁沙地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条件脆弱,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使昔日“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的富饶之地逐渐演变成沙漠化土地,成为我国最为典型的沙漠化地区之一。对科尔沁沙地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不但对科尔沁沙地区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也对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可持续发展、恢复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指导下,采用实地调查、3s技术、数理统计、层次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对以下内容作了深入研究:1.对近40年来奈曼旗地区沙漠化动态进行分析发现,尽管自然环境条件是沙漠化产生的基础,但是沙漠化过程与自然环境条件变化间的相关性不好,而与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更为密切。进而使我们对沙漠化成因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即“沙漠化是在脆弱的自然条件基础上,由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引发的不合理人类活动导致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将沙漠化的成因研究引向深入,使之由脆弱的自然条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进一步拓展到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2.要想根治沙漠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恢复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改善社会经济条件,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沙漠化治理过程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在内容上相吻合。据此,建立了包括沙漠化程度以及影响沙漠化的自然条件、人类活动、社会经济条件为主要内容的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概念模型。3.通过沙漠化机理分析得出的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概念模型是建立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依据,该指标体系以沙漠化治理为主线,用层次结构清楚地表达了沙漠化治理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发展或抑制的因素。指标体系的目标层是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控制层包括沙漠化现状、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条件,第三个层次是具体指标(共28个)。4.应用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典型区奈曼旗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1975年至2000年奈曼旗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发展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尽管如此,奈曼旗地区尚有大面积沙漠化土地需要治理,根治沙漠化任重而道远。根据分析典型区沙漠化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得出了“沙漠化以自然条件为基础、以人类活动为扰动因子、以社会经济条件为驱动力”这一结论,并依此对奈曼旗地区可持续发展优化管理模式进行了规划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