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发展已经走过了将近50年的历程。在这50年中,前20年的岁月受到中国政治运动和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并不快;而后30年是中国电视发展最快的时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即便我们现在说中国是电视大国,也不为过。但是通常理论的发展是要滞后于实践的,尤其是那些强烈依赖实践发展的学科。这种滞后表现在,理论需要等待实践有一个初步的发展,然后才能介入。电视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中国电视发展的半个世纪中,我们所能够看到的绝大多数可以称得上是电视研究的东西几乎都产生在最近的30年。在讨论中国电视学的时候,我们不能回避一个问题,就是电视学和广播电视学的关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广播和电视是不分家的,广播是老大哥,传统上大家把广播电视统称为电子媒介。但是,当我们要建立电视学时,就产生了一些疑问,电视学是要从传统的广播电视学中分离出来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是不是也要建立广播学?电视学是一种单纯的理论研究呢,还是全方位的探讨?如果是后者,那么这种探讨对我们目前仍然在沿用的广播电视学教学和科研体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我们的《电视学》(第二辑)中,发表了英国诺丁汉大学张晓玲的论文《全球化与中国电视剧出口》和上海大学教授陈犀禾的论文《对英美电视学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研究》,期待这种探讨可以拓展电视学研究的国际视野。同时,我们还开设了《电视学笔谈》栏目,希望专家学者通过这种形式来讨论电视学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