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忻州市2006-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 忻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 忻州市经济的基本性质
二 忻州市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第二节 忻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分析
一 外部环境分析:机遇、挑战与风险
二 自身条件分析
第三节 忻州市经济发展总量目标研究
一 “十五”期间忻州市经济增长
二 2010及2020年经济增长的总量目标
第四节 忻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战略任务
第五节 忻州市一、二、三产业与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一 第一产业与城乡协调发展
二 积极推进工业化
三 优化发展第三产业
四 集中化、网络化的空间战略
第六节 对策建议
一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强化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
二 发展第一产业的基本对策
三 发展工业的基本对策
四 发展第三产业的基本对策
五 实施空间战略的基本对策
第七节 结语
第二章 忻州市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研究
第一节 理论准备
一 经济发展阶段研究的一般目的与意义
二 国内外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研究简述
三 中国经济发展的二元经济特征
第二节 忻州市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一 忻州市经济现状的基本特点
二 作为县域经济的忻州市经济分析
三 忻州市经济发展的阶段定位
第三节 忻州市产业结构演进
第四节 忻州市经济发展总量目标研究
第五节 忻州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 第一产业
二 工业
三 第三产业
第六节 总结
第三章 忻州市农业与农村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 理论准备
一 农村经济、县域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 农村发展
三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 市域经济的角色定位
五 总结
第二节 忻州市农业与农村发展实证研究
一 自然条件分析
二 比较分析
三 结构分析
四 农村建设
五 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发展对策研究
一 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二 产业政策
三 产业服务体系政策
四 农村发展政策
五 综合改革政策
第四节 总结
第四章 忻州市能源与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 忻州市工业发展的优势
一 忻州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二 忻州主要农牧产品加工业
三 没有矿产资源,但是拥有人力资源或地理环境优势,同样可以找到发展工业的路径
第二节 忻州市工业发展的基础与现状
一 工业基础薄弱
二 工业结构及产品
三 忻州市各县工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第三节 忻州市工业特点
一 显著的资源性工业特征
二 外来大型企业投资带动型特征
三 能源和高能耗工业飞跃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骨干支撑作用
四 产业链在逐渐延伸
五 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
第四节 忻州市能源工业的发展
一 忻州市煤炭储量与煤炭生产状况
二 忻州市煤炭产业的结构
三 煤炭延伸产业
四 忻州市电力工业
五 忻州市近年来的煤炭消费状况
第五节 忻州市地方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煤炭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地方工业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第六节 未来忻州市能源和工业发展的建议
一 经济全球化下的我国工业发展政策方向
二 忻州市能源和工业发展战略
三 具体建议
第五章 忻州市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 忻州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问题
一 忻州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 忻州市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忻州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指导思想与基本目标
一 忻州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 第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三 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
第三节 忻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
一 提升传统服务业部门:商贸服务业
二 培育和壮大现代服务业部门:专业化生产服务业、旅游业、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
三 加强体现城区核心功能的第三产业部门:教、科、文、卫、商贸、房地产
第六章 忻州市空间战略研究
第一节 忻州空间结构现状及空间发展阶段判断
一 点线面发展的空间框架初步形成
二 空间结构尚存在问题
三 城市化与城镇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四 对忻州市空间结构的基本判断
五 忻州发展优、劣势与区域定位
第二节 忻州市空间战略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 空间结构的基本依据和形态
二 组织空间结构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忻州市空间战略的基本设想
一 空间结构基本框架:“一核五区大网络”
二 城市化与城镇体系的基本原则和设想
第四节 基本对策
一 切实执行国家有关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的法律
二 建设重大基础设施,改善发展的基础条件
三 有计划地进行村镇规划
四 依托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企业布局,促进城镇化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五 合理确定移民搬迁安置,促进人口“两个转移”
六 加强政府在产业规划、信息提供方面的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与信息支持
七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
八 以功能区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