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榫头:改变历史的小物件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古代荒唐帝王所做的荒唐事中,最最荒唐的一件。不过细读历史,我们便会发现,这个故事可能是不听话的诸侯们编造的。表面看上去,漫天的烽火似乎与罗马暴君尼禄焚烧罗马城的烈火相似,但本质上却完全不同。胡服与马镫:胡服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秦国的主要对手,马镫使北方游牧民族的重骑兵所向披靡。历史记住了赵武灵王,却没有记住马镫的发明或者推广者。当然,马镫的发明者也不可能意识到,这个发明会如此深刻地影响中国历史。弩:每个人都能发射的弩使战争全民化成为可能,也使战争的规模空前扩大。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农业民族的步兵基本上是依靠弩与游牧民族的骑兵抗衡,这就好像明末的袁崇焕依靠火炮与努尔哈赤的骑兵的抗衡一样。沉重的飞行:飞行,肯定是人类很早就有的愿望。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关于飞行的记载却少之又少。我们所知道的一次成功的试飞,居然是死囚绝望的一跃。让人失望的是,尽管这一跃成功,可这个死囚并没有活下来。襄阳孢(抛石机):不论攻城与守垒,抛石机都是必备的重型武器。有意思的是,这样有用的武器在中国历史上居然经常被打入。冷宫”。每次天下一统,中国人的武器制造水平就飞速下降,一直要等到下一次大战来临前再重新学习,重新制造。关公斗秦琼,虽说是小说戏曲作家的戏说,但如果真的斗一下子,还真不知道鹿死谁手?至少,按照历史的记载,元朝的抛石机不一定打得过唐朝的抛石机。抽签:最有名的抽签出现在明代,当时进入内阁的大臣都是循资论辈,大家都差不多。皇帝不容易选择一个满意的人做首辅,干脆采取拈阄抽签的办法来决定。于是,历史便在拈阄抽签的那一瞬间改变。刺面时代:最初,刺面只是为了控制厌战的士兵。后来,刺面成为士兵地位低下的标志。当然,也有人以文身刺面为荣,但更多的人以此为耻。于是数百年来,士兵素质大幅度下降,以至于后来历史学家大呼中国“无兵”。头发问题:头发影响历史,并非从满洲人人关开始。但清初“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确实将本来很简单的头发问题政治化。有意思的是,两百年前看脑门,两百年后看脑后,头发问题居然贯穿清朝的历史。骰子转起来:改变历史的小人物“南风起兮吹白沙”:西晋的覆亡是因为“八王之乱”,而“八王之乱”则由一个女人而起。从永康元年三月贾南风杀司马遹起,以洛阳为中心的杀戮之风在中原大地上持续了300多年。中国历史的进程完全被改变了。小民与大战:刘裕和侯景的军队都曾面临险境,如果没有潼关百姓、台城奴隶的帮助,他们不可能赢得暂时的胜利。改变历史的嫉妒:独孤后不仅以好色与否来衡量大臣,还以此衡量儿子,也就是国家的继承人。她的嫉妒不仅改变了隋文帝杨坚的生活,更改变了隋朝的国运。魏博牙兵:安史之乱后至北宋建立前的两百年间,是藩镇割据的时代。在这个漫长的年代里,雇佣军一度成为历史的主人。有组织的雇佣军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推翻不合适的主帅,选择更英明的领导人,他们甚至主宰着那段混乱的历史。百无一用是书生:宋人杀死陈东、欧阳澈,金人杀死徐揆。无论是汉人统治者还是异族统治者,对待手无寸铁、只是代表舆论的学生的态度都是一样的,用刀封住你的口!唯一的清官:当奢侈淫靡已经成为风俗,贪污腐败已经成为习惯,不论最高统治者,还是唯一的清官,都没有能力改变,能改变这些的只有天崩地裂。最滑稽的是,表彰这个唯一的清官的,并不是别人,而是杀人魔王张献忠。大地上的“扣”:记录历史的小地方京观、杀降及传首:杀一个人是犯罪,杀一万人就是战争。古人并不像今人那样,掩盖战争的真相,于是,他们将战争的成果——敌人的尸体堆积成山,炫耀武功,震慑仇敌,这便是京观的由来。即便从很早就有了否定京观的舆论,但京观一直存在着,如同文明虽然早已出现,但野蛮却并不绝迹。七擒孟获与六出祁山:诸葛亮的南征是为了北伐,于是“七擒孟获”后面便是“六出祁山”。与虚构的“七擒孟获”相比,小说中的六出祁山(实际上只有五次)基本上是真实的,但也有许多虚构的成分。昭陵六骏:早在西晋之后,重骑兵便成为北朝对付南朝步兵的利器。但重骑兵固然有防御能力强的优点,却牺牲了骑兵的机动性。在一般战场上取决定作用的,往往是灵活的轻骑兵,而李世民便是有史以来最优秀的轻骑兵。昭陵六骏也印证了马克思的论断:“在东方各国,经常起主要作用的是非正规的轻骑兵。”幽云十六州:石敬瑭给契丹人做儿子影响不了历史,他当上皇帝也影响不了历史,但他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则深刻地改变了五代一直到南宋的历史。致命的游戏:影响历史的小游戏“恭奴善于”:王莽的失败并不在于他如何获得皇位,而在于他的改革。王莽的改革里面,有许多类似要求匈奴单于改名“恭奴菩于”的内容。这种有名无实的改革既得罪了匈奴单于,又无益于百姓。当不再强大的匈奴人出兵挑衅时,王莽希望通过征兵来解决问题,结果兵未征集,天下已经大乱。杀母立子:俗话说“母以子贵”,但古代帝王为了防止因子而贵的母亲专权,为了立子居然先将其母亲杀掉。从北魏的情况看,杀母立子这条本由男人立下的陋规居然被女人执行着。最荒诞的是,杀母立子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太后专权,但北魏的太后专权一点也不比别的朝代少。选择继承人:在帝王时代,继承人的选择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南宋时代,两次选择都因为偶然原因被改变,而南宋的历史也因此被改变。木匠万岁与文盲九干岁: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就这样来临了。朝政完全由宦官魏忠贤控制,明朝皇帝朱由校有更多的时间在宫中做木匠活,每次魏忠贤拿着奏章请他批阅时,他都极不耐烦地说:“我知道了,你办事,我放心!”魏忠贤要的就是这句话,这句话让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对满朝文武发号施令。阴谋与阳谋:改变历史的策划腐化计:在中原统治者看来,腐化计是用金钱换和平(这比用女人换和平、用土地换和平容易接受得多);在游牧民族统治者看来,腐化计更是不费一刀一枪,就为本民族赢得了巨大的利益。马背上的民族固然天性喜欢战争,但同样喜欢享受不需要血战就能得到的果实。以夷制夷:以夷制夷确实是一个高明的策略,但这种策略也埋下了一个隐患,那就是当前面那个“夷”和后面那个“夷”联合起来反戈一击时,就会常常溃不成军。袭许情结:正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为解释不符合儒家道德观念的曹操为何如此强大提供了方便。于是在当时,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情结——“袭”许情结”。杯酒释兵权:对于赵匡胤的一生,最关键的莫过于“黄袍加身”;而对于宋朝或者整个历史,最关键的则是“杯酒释兵权”。“黄袍加身”不过是五代军人选择领导的继续,而“杯酒释兵权”则杜绝了下一次“黄袍加身”,奠定了大宋王朝的基础。当然,“杯酒释兵权”也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决定了宋朝被动挨打的命运。联金灭辽与联蒙灭金:不论是联金灭辽还是联蒙灭金,宋朝都是打败了一个衰弱的敌人,迎来一个强大的敌人。对于金、蒙古而言,联宋都是远交近攻策略的配合者。而对于宋人而言,则是愚蠢地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二十四道历史选择题:史书上,记载着不少“选择题”。每每遇到军国大事,某个谋士就会给当事人献上、中、下三策。当事人如果选择上、中两策,结果大多不错:如果选择下策,多半走向覆亡。有意思的是,一旦出现这种“选择题”,历史上的当事人多半选择的却是下策。一言以兴丧:震动历史的声音约法三章:刘邦最终能够战胜项羽,不是靠屡败屡战,也不是靠大将韩信,更不是靠项羽的弱点,而是靠那简单的一句话:“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句话既迎合了人们厌倦秦法琐细、苛刻的心理,也将其与项羽的以暴易暴区分开来。耶律屋质一语息兵解怨:帝王家事是天大的事。耶律屋质用他人情人理的一席话,化解了萧太后与孙子之间的积怨,消弭了一场迫在眉睫的内战。迎闯王,不纳粮:“不纳粮”,李自成因此而兴,也因此而败。一支由游民组成的军队,即便再强大,也要经历痛苦的转型。那就是从依靠抢掠维持口粮到依靠赋税维持口粮。男权社会中的女权:在男权社会中,女子在男子面前只能称奴称妾。可是。如果女子有所凭借,仍然可以制服男子,如历代公主多半骄横,就是最好的例子。公主身虽是女,却是帝女;驸马身虽是男,却是臣子。最有影响的一道诏令:女性在帝王时代没有社会地位,她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家庭。而这条诏令使她们的存在有了实在的价值,不只是虚名和实利,更有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石头上,永垂不朽的机会。人争一口气,那个时代可怜的女性就是为了争这口气,改变了历史。带血的牙印:改变历史的战役可以避免的决战:因为有些皇帝的好大喜功、头脑发热,致使不该发生的战争发生了,结果,使数以万计的人民长久地陷入痛苦的深渊。奇怪的是,人们往往只晓得批评主帅,或者片面强调双方实力的差距,却不知道罪魁祸首究竟是谁?顺昌之战:在史书上对顺昌大捷的记述中,我们看不到火枪、火炮的使用。或许,这是因为修史者更愿意强调士气与战术的作用,而不太愿意强调宋军在武器上的优势。高平之战:高平之战中,后周军队并没有与契丹军正面交锋,但这场战争的胜利,使中原军队有了战胜契丹军队的信心:而那些希望依附契丹卖主求荣、图谋割据的军阀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高邮之战:高邮之战在元末战争中并不是规模最大的,却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从此之后,各地起义军利用元军内部混乱,扩大地盘。而高邮之战的胜利者张士诚更是趁势渡江占领浙西大部分地区,成为实力最强的天下竞争者。一战成功:今天的读者在读史时常常疑惑,为什么不足10万的八旗军能够征服并统治数亿人口的汉族?其实,原因不在于八旗军有多么强,而在于明朝的皇帝太无能,文武官吏太腐败。明朝军队在处于优势时无法组织有效的进攻,在处于劣势时更是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所以,满洲人通过三次大战夺取了明朝的天下,第一次在萨尔浒,第二次在松山,第三次在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