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地方自治,系指由地方居民进行自我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然则本书并非只是一部单纯从政治学角度进行研究的著作。作为和地方民众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一种制度,除了政府的政策之外,本书所论述的民众自下而上的斗争,社会历史传统的影响以及地方行政、财政等内容十分广泛,这可谓本书的特色之一。从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过程看,明治政府,主要是以山县有朋为代表的明治官僚,把地方自治的设置看作是“政党政治的防波堤”,可以起到“防止中央的异动波及地方的作用”,因此而设计了具有明显“官治”色彩的地方自治。但是,仅依此而单纯强调政府的作用亦非全面——明治初期蓬勃兴起的地方民会,推动政府不得不修改地方政策,同意设立府县会和町村会,允许地方实行有限的自治,即地方社会从下而上的斗争对地方自治制度形成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此外,作者还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最底层的町村上,分析了幕末村落共同体的自治特点、其内部公共关系的发达,并同中国进行了对比,指出日本与中国自治传统的不同之处,注意到这一特点对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形成产生的影响。可以说,这些视角都是极为新颖的。本书从总体来看,把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分成了五个时期来论述:从明治初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到三新法时期初步承认底层町村的自治;再到政府又加强对地方的官僚统治的明治十七年改革;1888年和1890年地方自治的立法形成;最后地方自治制度实施并进行修改,在1911年左右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形成而最终确立下来。本书逻辑严谨,脉络清晰,章节细目结构合理,此为本书的特色之二。本书的第三个特色是作者提出了一些独到之见解和观点,使人耳目一新。如作者分析日本历史上的地方统治和地方自治传统时,总结出日本既不完全同于西欧,亦不同于中国,而是有其自己的特质;论及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原因,认为其建立了近代地方财政制度是重要内容之一,而中国近代实行地方自治制度的失败则有缺乏近代财政制度的支撑这一因素。对于一位年轻学者来说,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诚然,本书也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从研究方法来看,作者希望从一个较全面的视角来研究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但显然又力不从心,各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其次,在资料方面,在论述政府政策时虽利用了很多原始资料,但在论述地方的实际状况时,第一手资料却显得不够丰富,因而有时不得不转引他人所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