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太虚大师与玉佛寺的因缘
重“禅”与重“性”
——学习太虛法师“中国佛学特质在禅”论断的一点思考
太虚的人生佛教思想略论
师父,我想对你说
太虚大师的净土思想
佛教在中国文化重建中的共性与不共性
——读太虚《文化人与阿赖耶识》
太虚大师的佛教组织观
中国社会的剧变与近现代佛教的转型
以圆融姿态面向新挑战的佛教
重视和弘扬人间佛教的慈善思想资源,为建构中国特色的慈善文化服务
现代佛教:太虚大师的思想背景
当前发展佛教教育的“盲点”与“伪问题”
人生佛教与健康人生
现代社会多元特性与人间佛教
太虚人生佛教的伦理观研究
佛教的人间性与超人间性及当代人间佛教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当代佛教的社会建设功能
——佛教信仰及其认同模式
太虚大师早期佛教改革思想得失略论
论太虚大师僧伽制度改革的得失成败
——从《整理僧伽制度论》到《菩萨学处》
完成在人格
——重读太虛大师《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
禅道哲理化、现代化与世界化的探索
——傅伟勋禅学研究与中国禅道的创造性转化
“心”、“法”之间
——从太虛对佛教考据学的态度看现代佛教的诠释困境
太虚大师“教理革命”的现代价值
论太虚大师关于中国佛教制度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及其原则
论当代中国佛教组织的多重社会属性
杨文会佛学思想特征初探
启绝学于再生 显悬壶以济世
——太虚大师唯识学思想探微
太虚法师的职业伦理思想
宗教之生死智慧与人类的灵性关怀
应重视对佛教“异化”问题的研究
都市寺院与现代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