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孤儿弱主
第一节 幼小台吉
第二节 “和硕额真”
一、母晋大福晋
(一)诸贝勒之誓
(二)“滚代皇后”
(三)休旧妻立新后
二、废除皇太子
(一)建宅之争
(二)虐待硕托
(三)废黜太子
三、荣任和硕额真
第三节 母死托孤
一、十五牛录之主
二、汗父去世
(一)吉凶未卜焦急不安
(二)代善议立皇太极
三、生母殉父
第二章 旗主贝勒
第一节 五份誓词
第二节 共治国政
一、汗父“明训”
二、三兄弟受压
(一)汗与三大贝勒掌权
(二)惩罚阿济格
(三)夺走镶白旗
第三节 晋任旗主
一、汗、贝勒争权
二、废黜旗主阿济格
三、继任固山贝勒
第四节 统军辖民
一、军功累累
(一)三攻明国
(二)降元主获玉玺
二、“统摄”吏部
三、“尊汗抑王”
第三章 和硕睿亲王
第一节 册封睿亲王
一、登极大礼
二、封王治国
三、排挤礼王
(一)惩治岳托
(二)压抑代善
第二节 奉命大将军
第三节 松锦之战的主帅
一、险被错斩
二、大败明军
第四章 辅政亲王
第一节 太宗暴逝
第二节 叔侄争位及其结局
第三节 辅弼初政时的余波
第五章 马上得天下
第一节 定计用兵
一、新皇登基
二、鹿死谁手
三、风云变幻的关键时刻
第二节 山海关之战
一、天下第一关
二、吴三桂降清
三、石河西激战
第三节 大局初定
一、北京换了新主人
(一)顺利进军京师
(二)安定民心一发帝丧,停薤发
(三)定议迁都
二、开国大典
三、双管齐下
(一)心腹大患农民军
(二)腐朽的南明弘光政权
(三)向大顺军进攻
(四)对南明“先礼后兵”
第四节 九州干戈
一、侥幸的一战
二、大顺悲歌
三、弘光政权的覆灭
四、胜利冲昏头脑
五、抗清烽火燃遍全国
六、三员降将的再反
(一)金声桓、李成栋的反叛
(二)姜壤之叛
第六章 为大清王朝奠基
第一节 立国行政
一、接受前朝的遗物
(一)父兄的遗产
(二)招用叛将降臣
(三)中央机构——新时期的三院八衙门
(四)地方机构——旧人旧制的继承
二、任官用人
三、重开科举
四、整饬吏治
第二节 困境中求生存
一、首革前朝弊政
(一)清初凋敞与明末弊政
(二)蠲除三饷加派
(三)除弊中的局限
二、陷入财政泥沼
三、困境中求生存
(一)整顿赋役制度
(二)成效甚微的垦荒政策
(三)勉理漕政
(四)重视盐课收入
四、三大恶政
(一)圈地
(二)投充
(三)逃人法
第三节 匆匆立法与法外有法
一、速颁《大清律》
二、法外有法及清初法弊
第四节 放眼万里外
一、为新“长城”增砖添瓦
(一)与蒙古的早期交往
(二)对漠南蒙古友好相待
(三)漠北蒙古一腾机思事件
(四)与漠西蒙古初相往来
二、纽带抛向藏原回疆
三、东邻旧朋和泰西新友
(一)对朝关系中的善善恶恶
(二)“漂倭事件”及其他
(三)善待西人
第七章 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
第一节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一、明末“三大案”以及党争
二、“南北党争”
(一)重用旧人:党争原因之一
(二)弹劾冯铨案:党争的中心
(三)谁是南北党争的受益者
(四)满洲贵族的介入
第二节 建立在铁与血之上的独裁
一、剪除政敌
(一)皇位之争的后遗症
(二)冤死豪格
(三)两黄旗的受制与分化
二、分化中间派
(一)正蓝旗:一个例外
(二)正红旗:代善家族的衰落
(三)镶红旗:不同势力的混合体
(四)镶蓝旗:潜在的威胁
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一)左膀右臂
(二)多铎:早夭的接班人
(三)阿济格:一勇之夫
第三节 满汉关系格局的奠定
一、“首崇满洲”
二、“以汉治汉”,优待汉绅
三、“满汉一家”的心愿
第八章 短暂而声名显赫的一生
第一节 文武全才
一、智勇双全的大帅
二、聪睿机警的英主
(一)志向远大知识渊博
(二)精明强干勤劳任事
(三)反虚饰、求实效的工作作风
(四)重视言路
第二节 声色犬马私生活
一、多癖
二、登徒子
三、“太后下嫁”疑案
四、多妻少嗣
第三节 声威日震
一、叔父摄政王
二、皇叔父摄政王
三、皇父摄政王
第四节 身后风云变幻
一、病魔无情
二、昙花一现的殊荣
三、山雨欲来风满楼
四、宣战
(一)前奏:罗什等五人狱
(二)一代天骄的悲惨结局
(三)扫清残敌
第五节 后世的评价及子孙的荣辱
多尔衮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