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性报道的运用,会有诸多的困难和障碍,甚至会有很大的风险。本书评述中,郑字丹女士引用的材料是很有代表性的,她说:“‘水门事件’调查过程中,尼克松总统威胁要吊销《华盛顿邮报》颇为赚钱的电视执照。曾在著名电视节目《60分钟》担任记者的查尔斯,刘易斯调查过150起事件,只播出了3起。”相比之下,新快报算是比较幸运了。首先是她被“枪毙”的调查性报道不能说没有,但比例是极低的,其次是也有面对诉讼、人身威胁和纪律处分的压力,但还从未陷入“杀身之祸”的绝境之中。在我的记忆中,压力最大的还是2003年秋冬之交“日本游客珠海集体嫖娼”报道引致地方最高当局的严厉批评。客观地讲,报道中的事实是准确的,但在处理手法上确有不妥的地方。那年的平安夜是我的生日,联想集团的朋友专门从深圳到广州给我安排了一个生日聚会,还邀请了同城媒体的头头和记者一起参加。遗憾的是,我所在的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临时通知当晚紧急召开社委会,逐字逐句地讨论新快报关于“日本游客珠海集体嫖娼”报道的检讨。“平安夜”不平安,那晚的聚会,我的缺席算是辜负了朋友们的一片好意。从那之后,新快报人变得更成熟、更聪明。我们开始在调查性报道的全部流程中,导入防范风险的机制和方法,尽可能使事实准确更准确,使之成为报道安全性最坚实的基础。对这方面问题的讨论,无论是原则还是方法,都是本书最主要的特色之一。本书的案例,从新闻实务的角度看,有许多可取之处,但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本书的编辑团队对实例的剖析和研究,是客观中肯的,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忠实地体现了我们编纂此书的宗旨和意图,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还要感谢其他对本书有贡献的同事,其中包括所有参与新快报调查性报道写作的记者,他们将继续勇敢地前行,用他们的良知,为监测社会环境写出更多更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