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所谓“鉴者不画,画者不鉴”的主张,也许受这种绝对化主张的影响吧,在当代,虽然中青年国画家辈出,精鉴而善画者却稀如星凤,有之,便不能不想到萧平。大概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还是1984年,他就受到了美国研究中国画专家兼收藏家高居翰的邀请,与中年书画鉴赏专家杨新联袂访美,蜚声海外。萧平1960年毕业于江苏画院,在其后的近20年中,一直工作于南京博物院,始而专事创作,继之便游戈于无比精美的书画收藏之中,研习鉴真辨伪,走出了创作与鉴赏并重的治学道路。因为他始终从事创作实践,所以在鉴定中理所当然地避免了“望气派”的粗疏肤浅,能够深入到古今各家的笔性中去求索,进而洞察风格的形成与变化,知其然而穷其所以然,由是事半功倍,眼力遽增。远在1970年代初叶,他执笔撰写的《吴县洞庭山明墓出土的文征明书画》就显露了精鉴而博学的锋芒,受到文博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