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价值观探析》从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生活观念等三个方面系统探讨了现代人的生存价值观问题,在对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生存价值观比较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对当代中国的生存价值观建构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存在物,人不仅存在,而且对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有所认识、有所反思、有所选择。生存价值观就是人们对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所作的综合的、整体的认识和反思。人的生存蕴含着价值,人的活动以价值为核心,人的生存价值主要有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对不同生存价值的追求和选择形成不同的生存价值观、不同的生存状态。人是特定的存在物,人的生存是靠后天的物质生产实践劳动来维持的,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发展是人生存的永恒主题。人是物质存在、精神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体,具有物质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人的生存都需要面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交往需要是人的不同层次需要,多层次需要体现出人之为人的生存特性,人永远行走在自我生成的路上。进入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方式由地域性向“世界历史”转变,生存价值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形成所谓的现代性生存价值观。在人的生存三大基本问题上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而忽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主客对立的逻辑分析理性思维方式、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享乐主义的生活观。这种生存价值观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福利和便捷,并一直被启蒙思想家认为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和文明,而且这种现代性的生存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对全球非西方的传统生存价值观形成冲击,迫使他们放弃自己的生存价值观而选择现代性的生存价值观,现代性使全人类的生存价值观呈趋同化的趋势。然而,现代性的生存价值观在给人类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人与人关系的紧张和人的自我失落、生存意义和价值迷失,致使人类面临生存困境。因此,反思现代性的生存价值观,寻找新的生存价值观是现代人面对的时代主题。中国正处在由传统生存价值观向现代生存价值观的转型期,中国传统生存价值观与西方现代性的生存价值观具有根本性质的区别,在人生的三大基本问题上,注重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表现为主客统一、整体直觉顿悟的思维方式、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知足乐道的审美主义生活观。这种生存价值观形成了华夏文化的民族性特征,长期以来融合周围其他民族,维系着中国人的生活。而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现代性生存价值观的入侵,传统生存价值观已不能维系中国人的现代生存,为了生存,中国人必须学习现代西方的生存价值观,而西方现代性的生存价值观又存在很多问题。这样,中国现代性的生存价值观建构就陷入了两难选择的悖论性困境。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为现代中国人寻找生存出路的过程中,从西方引来了对西方现代生存价值观进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中国的生存价值观,表现为“和而不同”的文化建构原则、“注重过程”的生存思维方式、“以人为本”的生存价值取向和“求富乐道”的生活观。在这种生存价值观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将创造出现代中国人的一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生存状态。中国特色的生存价值观将对人类未来生存提供一种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