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寻文明发展历程不可或缺的宝贵实物资料,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乡土建筑以其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丰富多彩的形制风格,成为反映和构成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元素。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探索新农村建设中乡土建筑的保护及利用的途径和方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家园,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建设厅联合主办,永嘉县人民政府承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学会协办的“新农村建设中乡土建筑保护(暨永嘉楠溪江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17日至21日在浙江省永嘉县和杭州市召开。会议的第一阶段在浙江省永嘉县举行,考察、参观了永嘉楠溪江古村落、古民居,举行了“楠溪江乡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座谈会。第二阶段会议在杭州市召开,进行学术研讨交流,著名乡土建筑研究学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陆元鼎教授作了乡土建筑保护研究的主旨发言。会议收到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广州大学、温州大学、瑞典隆德大学和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等高校和文博单位的专家、学者提交的50多篇论文,与会代表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在新农村建设中乡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展示相关乡土建筑的研究成果。会议结束后,一部分代表建议将研讨成果汇编出版,以供同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