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一个举国哀悼的日子。一个将成为民族记忆中一道深刻伤痕的日子。汉旺镇钟楼上的那座钟,指针永远停滞在了14时28分。我们几百万同胞的家园成了废墟,近十万兄弟姐妹就那样被埋在了断梁瓦砾之下。那些年幼的婴儿还衔着妈妈的奶头,那些老师用拱起的身躯护佑了受惊吓的学生,那些丈夫用臂膀紧紧地拥抱着心爱的妻子……鲜活的生命,在山崩地裂、血流成河间,成了永久的雕像。5月19日,我率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赴汶川地震灾区采访。这是一次震撼灵魂的采访,灾区受难之惨烈,受灾范围之广,远远超过我原来的想象。震惊、悲痛,让我几乎在废墟之上不能自已。我们哀痛,哀痛至不能呼吸。尤其是那些孩子,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向日葵一样充满朝气的脸庞。娇嫩、天真、美好,转眼间就只剩了废墟上那一只只无人认领的书包……到今天,我依然感到触目惊心,依然心痛得无以言说。尽管有痛,但不能被痛打败。遥望西南,一幕幕人间的至爱、人间的大爱在废墟上拉开了强大而温暖的帷幕。灾区并不孤独,有祖国在,有十三亿同胞在,抗震救灾早已成为一场汇聚无数暖流的轰轰烈烈的战斗。我们的作家也没有忘记肩上的责任,我们的文学也没有忘记该扛起的使命。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作家和文学所散发出的人文关怀被擦亮。并且汇成了一股巨大的暖流涌向灾区。灾区的孩子是最需要关怀的群体。他们所受的惊吓,他们失去亲人以后的悲痛,他们心灵的创伤,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弭,这需要全社会的关爱。需要用温暖去抚平。《新青春词典——汶川大地震的少年记忆》,可以说,是作家们献给灾区孩子的一份关怀和礼物,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力量和鼓舞。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出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尤其是那些坚强、勇敢、无私的孩子和老师们。尤其让人动容。把这些少年的记忆梳理出来,把这些感人的事迹铭刻下来,把一份感动抒写出来,也都是温暖和大爱。所有的文字都是真诚的,所有作家的情感也都是真诚的,从中,我看到了爱心、思索、关怀和责任。只要有爱,我们就能从废墟上站起;只要有爱,我们就能让力量回归心间;只要有爱,我们就能抚平伤痕,从容地面对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