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述了三国时期纷繁的事件和众多人物,通过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三国演义》揭示了当时动乱不安的局面,反映了动乱年代里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与渴求和平统一的愿望。作者对分裂割据的军阀进行了无情地鞭挞和嘲讽,希望明君贤相开创一番功业,统一中国,使百姓安居乐业。小说也因此继承了史家中“拥刘反曹”一派的传统。基于这种认识,作者在人物塑造、故事演述和材料取舍方面就自有一套体例。如对于曹操,要突出他的奸诈虚伪和用心险恶,同时又不抹杀他的机智和军事才能;对于刘备,便处处强调他是汉室宗亲,继承汉室有合法地位,强调他的忠厚爱民、待人厚道等。《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的情节。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善于抓住人物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曹操、诸葛亮、关羽被公认为是众多人物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同时,小说也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在此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谱写了“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单骑救幼主”、“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此外,小说的结构既宏伟壮阔,又严密精巧,其精练畅达、通俗易懂的语言,也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这些都为后世历史、战争文学树立了良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