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中国经济中国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中国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中国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定 价:¥22.00

作 者: 许雄奇、谢非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经济问题丛书
标 签: 中国财政

ISBN: 9787300093987 出版时间: 2008-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 页数: 252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初步建立了分析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框架,通过实证分析比较全面地评价了中国财政赤字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全书共分为4部分9章。第一部分为“引言”(第1章)。包括问题的提出、选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思路和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等。第二部分为“理论分析”(第2章)。在比较全面地综述国内外有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梳理财政赤字理论的脉络,初步建立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分析的理论框架,为实证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和逻辑线索。第三部分为“实证分析”(第3章到第8章)。对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分析说明财政赤字政策对有关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注重分析说明中国财政赤字政策对有关宏观经济变量产生影响的特殊机制。实证分析具体包括: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财政赤字的国民储蓄效应、名义利率效应、货币供给效应、通货膨胀效应和贸易收支效应。第四部分为“研究结论”(第9章)。以实证分析的结论为依据,对中国财政赤字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形成整体评价,并提出中国财政赤字政策充分发挥其宏观经济调控功能的政策含义。

作者简介

  许雄奇,男,安徽安庆人,1972年4月生。重庆工学院经济学系系主任,经济学副教授,管理学博士。重庆市数量经济学学会理事。重庆市九龙坡区第7届政协委员。重庆工学院劳动经济学硕士生导师。重庆工学院经济学学科后备带头人。主要从事财政经济学、宏观计量与实证研究、劳动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自1998年以来,1在《管理世界》、《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杂志共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教材和著作共6部,先后主持或主研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国家教委博士基金课题、重庆市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共10余项。提交的学术论文3次入选中国经济学年会。获2006年重庆市第五次社科评奖获奖项目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财政赤字理论及本书研究的理论框架
 2.1 古典经济学的财政赤字理论
 2.2 凯恩斯学派的财政赤字理论——赤字有益论
 2.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的财政赤字理论——赤字有害论
 2.4 李嘉图等价定理——赤字中性论
 2.5 财政赤字的供给效应及其他
 2.6 财政赤字理论模型
 2.7 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效应——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2.8 中国财政赤字政策的理论基础分析
第3章 中国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1950-2003)
 3.1 引言
 3.2 理论模型和实证方法
 3.3 中国财政赤字的现状及国际比较
 3.4 实证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中国财政赤字的国民储蓄效应(1978-2003)
 4.1 引言
 4.2 财政赤字与国民储蓄关系的理论依据
 4.3 中国国民储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4 实证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中国财政赤字的名义利率效应(1978-2003)
 5.1 引言
 5.2 实证模型与检验方法
 5.3 实证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中国财政赤字的货币供给效应(1978-2003)
 6.1 引言
 6.2 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关系的有关理论
 6.3 中国财政赤字影响货币供给的机制分析
 6.4 实证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中国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效应(1978-2003)
 7.1 引言
 7.2 理论依据和实证模型
 7.3 实证分析
 7.4 小结
第8章 中国财政赤字的贸易收支效应(1978-2003)
 8.1 引言
 8.2 理论依据
 8.3 1978-2003年中国财政赤字影响贸易收支的机制分析
 8.4 实证分析
 8.5 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未来研究展望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