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学/地球科学以尺量天:中国古代目视尺度天象记录的量化与归算

以尺量天:中国古代目视尺度天象记录的量化与归算

以尺量天:中国古代目视尺度天象记录的量化与归算

定 价:¥28.00

作 者: 王玉民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天文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2859191 出版时间: 2008-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61 字数:  

内容简介

  古书中常可见到彗尾“长四丈”、火星离金星“二尺”,以及流星“大如鸡卵”、新星“大如弹丸”这样的记录,它们记录的不可能是天体的真正距离、大小,那么其内在含义是什么呢?作者经多年研究发现,这是与每个人的视觉都有关的有趣话题。原来,人在抬头四顾、仰望天空时,会在潜意识中感到有一个半球形透明的假想天幕罩在头顶上,它以自己的眼睛为中心,半径约为13米。观天时,日月星辰、云气虹霓,都会在潜意识中被投影到这个天球上,那些长“四丈”、距离“二尺”、“大如鸡卵”、“大如盘”等都是人以这种投影为基准的一种估测。作者发现,各国天文馆的大型天象厅、穹幕影院的半径都设定在13米左右(见彩色插页),就反映了人的这种本能。书中还从古今中外大量典籍、各学科的事例、古代诗文甚至UFO目击事件中找出大量其他旁证,来支持这个假说。全书逻辑严密、形象生动、文字流畅,虽是学术著作,读者读后,定会感觉是完整地经历了一场心路历程和发现之旅。

作者简介

  王玉民,河北承德人,男,48岁。文学硕士,天文学博士。博士论文《以尺量天》,获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04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有科幻小说《怪圈》,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科普著作《天上人间——中国星座故事》,发表论文、科普作品、散文60余篇。现供职于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从事天文学史研究和天文科普工作。

图书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面临的疑难
 (三)本书的努力目标
 (四)文献综述,用语的说明
第一章 古代尺度天象记录分析
 第一节 “大如X”之以物作比方法的实质
 第二节 数据梯度的完备性
  1 行星掩、犯、合距离记录统计
  2 月亮掩、犯、合距离记录统计
  3 历代彗星记录统计
  4 历代流星记录统计
  5 历代极光尺度记录及次数分布统计
  6 历代黑子大小、形状记录统计
  7 历代新星、超新星大小及亮度记录统计
  8 古代典籍中星体高度的描述
 第三节 历史记录的一贯性
  1 上述记录在各朝代分布的统计
  2 考古发掘、其他典籍及现代记录
 第四节 地域覆盖的广泛性
  1 历史上出现的四颗大彗星尺度记录分布统计
  2 明、清地方志记载的流星、流星雨大小记录的分布统计
第二章 古代天象记录的“尺度体系”
 第一节 1尺=1°的再论证及外推
  1 必要的重新论证
  2 1尺=1°的外推
 第二节 “丈、尺、寸”与“度”的文字学与标准计量学变迁的考释
 第三节 尺度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四节 尺度体系与古代赤道坐标体系的比较
  1 使用范围比较
  2 精度比较
第三章 尺度体系的天球模型
 第一节 尺度体系几何意义的建立——天球模型
 第二节 尺度体系天球模型的心理行为渊源
 第三节 尺寸记录和取象比类式记录的统一性
 第四节 尺度体系天球模型的旁证
  1 天象厅的直径
  2 古代大气光象记录
  3 民间、少数民族、其他典籍中的观天描述
  4 古今文学、星象等作品中关于日月星大小的描述
 第五节 “指”系统、牵星术及其他
  1 “指”系统
  2 牵星术与“指”系统
  3 密位制
  4 民间与国外相关用法
 第六节 古人利用尺度体系观测天象时的操作方法
 第七节 13米半径的假想参照天球是人类目视观天时的共同知觉特征
第四章 目视观天时的视错觉及校正
 第一节 目视天穹视错觉的发现和解释
  1 中国古代的解释
  2 国外和现代的部分解释
  3 “天穹扁平形状”说
 第二节 关于天穹扁平形状学说的验证和解释
 第三节 目视天穹视错觉的校正和归算
  1 天穹的“视扁度角”
  2 扁平天穹上的“标准”尺度
  3 各种不同条件下扁平天穹模型、视错觉校正表
  4 校正方法的说明和运用
 ……
第五章 目视观测天象时的其他视觉特性
第六章 取象比类之天象记录的量化
第七章 若干案例的综合分析
结语
附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