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在现实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使得对于知识的经济理论研究越来越紧迫。已有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知识如何影响经济系统这个宏观问题上,对于知识本身的微观分析始终不足,《知识交易及其定价研究》对知识交易的研究试图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知识交易及其定价研究》的研究主题可简单地表达为这样一个问题:当知识类比一般商品进行交易时会是何种情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知识交易及其定价研究》追随斯密、哈耶克、熊彼特、索罗、阿罗、德鲁克、保罗·罗默、戴维·罗默等的思想足迹,述评他们的理论在知识问题上的研究进展,探索这些理论用来解释知识交易的可能性;其次,对于知识本身是什么进行深入研究,由此需要就知识如何转移、知识稀缺性、竞争性和排他性、边际收益等广具争议的主题进行探索。这两项工作可以被认为是研究知识交易的基础。接下来,提出知识交易的定义,对知识交易的内涵和边界必须进行清楚的界定是为了避免歧义。为了清楚知识交易的边界,《知识交易及其定价研究》引入知识回报这个更大的概念,阐述知识回报框架,阐述知识交易和其他常见的知识活动的联系。在和一般商品交易的对比分析中提出知识交易的八大特征,这是研究知识交易定价问题的基础。之后,应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成果研究知识交易费用的生成机理和对应的治理问题。当知识的交易费用过高,知识拥有者不得不通过公共品的管道等其他方式取得回报,这时知识交易被取缔。同时,经济制度演化出许多治理知识交易费用的机制,这些机制使得相当多的知识能够直接交易。《知识交易及其定价研究》另外一个重要的工作是讨论知识交易的定价,前述的基础研究避免了我们在讨论知识交易定价的时候把知识商品和一般商品进行简单类比或者简单对立。定价分析中,《知识交易及其定价研究》始终围绕知识效用的不确定不一致性、信息不对称、知识价值的时间敏感性等这些重要特征。定价分析部分,首先讨论了无论用品模式还是服务模式都将共同面对的定价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基于效用的定价模型、基于效用和成本的定价模型、基于信号显示的定价模型。基本结论是:效用是知识交易定价的基础;当知识交易呈现双边垄断或者“定制”时,知识交易将面临讨价还价,知识成本将进入交易价格函数;信号机制可以突破知识交易的逆向选择困境,高水平者发送高的信号获得高价格,低水平者发送低的信号获得低价格。其次讨论用品模式和服务模式所单独面对的定价问题。用品模式下,讨论了用品共享和用品组合的定价理论;服务模式下,讨论了基于供给刚性的定价和基于合约的定价。基本结论是:如果能够基于“集体效用”收费,知识用品共享并非削弱而是改善知识供给者的收益,给用品交易方式更多弹性将利于知识供给者;服务模式下的刚性供给导致知识交易效率下降,交易价格可能“腾贵”,服务合约(尤其是分成合约)可以约束服务模式的交易过程,从而分散交易风险和激励知识供给者。上述定价模型是对影响知识交易定价的一些关键因素的高度抽象,模型从知识供给者的角度,讨论在这些因素的约束下如何确定最优价格,模型从不同角度展示知识交易的定价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