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中国政治科学发展观农民读本

科学发展观农民读本

科学发展观农民读本

定 价:¥9.80

作 者: 姚兆余、崔香芬、刘红生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丛编项: 新农村建设丛书
标 签: 社会调查和社会分析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2232730 出版时间: 2008-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 页数: 125 字数: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经济社会迈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阶段。为了使广大农民朋友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进而增强大家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本书介绍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观点和要求,并结合当前农村实际情况,对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问题进行了理论解释和经验介绍,从而对当前各地新农村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水稻育种家,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教授及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率先育成第一个实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二九南1号A和B,实现“三系”配套,并育成第一个强优组合,继而又攻克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这一重大成果的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保障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1981年获得我国第一个技术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美国“世界粮食奖”等十多项国际奖。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以袁隆平的名字将国际永久编号为811 7号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以纪念他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官春云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GcIRc)委员,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主任,作物基因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油菜育种栽培教学科研工作,育成优质油菜良种1 5个,推广面积1.5亿多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4项。提出油菜冬发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促进了长江中游地区的油菜高产。根据光温生态特性,将油菜分成四大类型,即冬油菜有冬性一弱感光型、半冬性一弱感光型、春性一弱感光型;春油菜仅有春性一强感光型。创建油菜化学杀雄利用杂种优势新体系。育成转基因油菜品系3个。采用分子育种方法育成黄籽高油酸油菜品系、高抗菌核病品种各1个。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120多篇,为油菜育种栽培理论发展和生产实践作出了突出贡献。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概述
一、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创新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途径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一、什么是以人为本
二、发展要以人为目的
三、发展要以人为依靠
四、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
一、什么是全面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
一、统筹城乡发展
二、统筹区域发展
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

第六章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为什么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新农村建设成功范例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