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矛盾境遇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创作
第一节 逐层凿刻与空间设想——《圣马太》的雕刻技法
第二节 心象置入与物象放出——从“杜乔石”到《大卫》
第三节 世俗情趣与宗教精神——未完成的“圣母”浮雕
第四节 意味与形式——未完成的“奴隶”雕像
第五节 未完成的完成——未完成的“皮耶塔”雕像
第二章·激情蔓造
罗丹的雕塑创作
第一节 旧作品的衍生功能——关于一种雕塑方式
第二节 回归最初的感觉——《施洗者约翰》与《行走的人》
第三节 意义的升华——从《战败者》到《青铜时代》
第四节 造型的宝库——《地狱之门》的功能和命运
第五节 意象的整合——《加莱义民》的演进
第六节 折中处理与温顺修正——《雨果纪念像》的创作
第七节 屏蔽造型的惯性——《巴尔扎克》的突转
第八节 从具体形象到抽象观念——《思想者》的演变
第三章·过程体验
亨利·摩尔的雕塑创作
第一节 “隐匿的城堡”——素描草图·雏形雕塑·实验模型
第二节 语言的痛苦——放弃“素描打稿”
第三节 直接雕刻——对雏形雕塑和实验模型的硬质加工
第四节 捕捉灵感——《戈斯拉战士》和《核能》的诞生
第五节 开拓空间——开洞、断体、穿弦和环境预设
第六节 生命的意象——“母与子”图式与“侧卧”姿势
第七节 非理性过程——在雕塑过程中寻找和发现
第四章·自觉寻索
潘鹤的雕塑创作
第一节 无奈的删除——《课余》的改动
第二节 艰难的转换——《艰苦岁月》的演变过程
第三节 个性的存留——拒绝对《青年毛泽东》的修饰
第四节 自觉地修改——《广州解放纪念碑》的变更
第五节 切点的寻找——《开荒牛》的诞生
第六节 不断地完善——从《雕塑家之手》到《自我创造》
第五章·民间情状
第六章·边缘景况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