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信息与知识传播伍皓说新闻:一位新华社记者的新闻实战手记

伍皓说新闻:一位新华社记者的新闻实战手记

伍皓说新闻:一位新华社记者的新闻实战手记

定 价:¥45.00

作 者: 伍晧 著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出版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1184569 出版时间: 2008-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字数:  

内容简介

  《伍皓说新闻:一位新华社记者的新闻实战手记》精选作者近年的新闻业务随笔,以工作中真实发生的新闻实战经历,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新闻出炉的过程,并从3000多条,20余万字的网友跟贴中挑选部分对读者有启发的互动评论。作者围绕新闻价值的判断、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及其成稿后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工作总的鲜活事例讲述了如何使新闻价值最大化、怎么进行选题调研、怎么成为一个名记者、经济报道怎样才能赢得读者、澄清式新闻怎么做等,并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讲述了记者的责任和使命等新闻职业道德内容。作者的博客被广大网友誉为“中国传媒第一博”,《伍皓说新闻:一位新华社记者的新闻实战手记》所涉及的话题和论题,无论对于新闻院校的师生,还是对新闻采编工作着,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伍皓,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云南分社常务副总编。出生于四川省达县,求学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时因表现突出曾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92年大学毕业后自愿来到新华社西藏分社做记者,8年美好光阴献给世界屋脊。1999年调入新华社云南分社。工作至今,两次受到新华社社长嘉奖,150余件作品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参与推出了孔繁森、陈金水、赵家富、吴光林、印春荣等先进人物,云南省丽江文化体制改革、文山教育综合改革、玉溪职业教育改革等典型,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

图书目录

序言:谈谈青年新闻人的成才之路
很意外有这么多人喜欢《伍皓说新闻》(代自序)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新闻官”——由网友给我的留言想到
“关联法”与“比对法”:让新闻价值最大化
让自己成为“拔尖记者”的一条路径
经济报道要赢得读者其实是个视角问题
“细微变化”里有新闻
怎样在“宣传日”里寻找到真正的新闻
不出卖“线人”的一个最简单的办法
新闻标题切忌抽象
成稿之后,能不能给自己提上几个问题?
统计数据这样用新闻才不乏味
事前选题调研报道事半功倍
从夜行香格里拉想到“夜新闻”
给财经记者的三点忠告
如果自己脑子里还是空的。就不要匆忙投入采访
正确引导舆论需要巧加引导而不是强加于读者
记者的责任不仅仅是报道事实
打住!动不动就“传个材料来”那哪行
感谢大家。我最最亲爱的同事们
我们的报道为什么总像是在“强词夺理”?——浅谈中国记者和西方记者的差距
“方言新闻”使报道妙趣横生
我为记者打“前站”:在香格里拉繁忙的一天
什么样的新闻是垃圾新闻?
骚扰电话请别急着挂断,说不定有新闻呢
“不管路有多险,都要走到跟前”
有多少新闻是在为形式主义推波助澜
新闻到一线策划选题莫光拍脑袋
一篇流产的报道引出“拟人化新闻”新命题
把“点”做透就是好新闻
澄清新闻要谨防受人摆布
有点同情那个叫訾北佳的新闻造假者——兼谈新闻不要“硬做”要“巧做”
新闻主题:不“拔高”,但是要“提升”
偶然“捡”来的一个新闻奖——《寂寞在唱歌》采写背后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怎样被异化的?
社里来了一群美女实习生
洪水来袭,记者总动员
服务新闻也要有“新闻”
展现突发事件的立体画卷——写给腾冲泥石流灾害前方报道组的一封通信
新闻人总是在路上……
老支书的“农民式幽默”与学习群众语言
20年后。有多少经济学报道还敢再拿出来?
记者要注意克服“单点思维”多一点“组合意识”
没有“率先”没有“独创”。就写不成新闻?
关于做记者的困惑和文风创新——与山东媒体朋友的QQ聊天
记者是最不能不学习的一种人——兼谈我为什么开博客和天天发帖说新闻
媒体不是NGO
先扬后抑:舆论监督报道的一个小技巧
报纸不是黑板报分内之事莫报道
找出新闻的“特别之处”
记者要善于巧借热点新闻事件的“关注效应”
会议采访不妨也走出会场外去采访采访
救活“过时新闻”的两个小窍门
为了新闻的尊严
经济报道要多挖掘一些“关联背景”
新闻生涯从“常识”起步——回忆我初做记者的难忘岁月
记者,凭什么“赫赫有名”?
新闻要善于把“事”变成“事件”来报道
记者要成为讲故事的高手
反应报道何时摆脱“泛泛而谈“
记者岂能在新闻发布会迷失自己的独立判断
记者要多一些逆向思维
准确提炼最有价值的“新闻眼”
比较式报道是正面报道的创新形式
经济报道要紧紧盯住重大工程项目不放
多报新举措慎报见成效
“找”新闻与“捡”新闻
经验报道要跳出“公文化”窠臼
财经记者要当好公众派进上市公司的“卧底”
记者的群众观点体现在有没有把群众作为采访的重点
把新闻采访背后的故事告诉读者
“快读时代”还有多少记者在精心写消息?
新闻不是只有一个来源
用诗歌形式表现人物是正面报道的创新
从“工作视角”向“百姓视角”转变才能使报道“三贴近”
善用“模糊效应”
给读者完整的信息
新闻以叙事为先
小标题需要统筹规划
是“大鱼”,就要咬住不放
写一批不朽的文章,交一帮永远的朋友,是做记者的最高境界
新闻应多点忧患意识
新闻记者无“闲谈”
挖出“上头”文件背后没有明言的“背景”
“史记体新闻”与“短新闻运动”——在新闻界刮一场“超短风暴”
采访前,先给自己绘制一张“路线图”
没有完不成的报道选题 只有未想到的报道角度
记者的思想力
新闻人不可不读穆青
追捧媚俗活动的新闻导向应该扭转
附录一:“范跑跑”跑了,“伍冲冲”们来了……——回顾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报道的20个日夜
附录二:生死60分钟——新华社“踏访茶马古道”报道组记者历险记
附录三:网友酷帖:伍皓给我们烹制“新闻早点”有什么不好
附录四:网友酷帖:《伍皓说新闻》读后感
附录五:网友酷帖:现实与梦想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