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迈向社会和谐的民事纠纷解决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和谐状况之评价——民事纠纷及其解决的维度
一、民事纠纷解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建立和完善利益的表达和协调机制
三、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理论框架
四、中国的纠纷及其解决状况与社会和谐程度之评价
第二节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与促进社会和谐
一、完善司法救济机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完善仲裁制度与促进社会和谐
三、完善民问调解机制与促进社会和谐
四、完善信访制度与促进社会和谐
五、发展和完善有效的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与促进社会和谐
经典文献导读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民事诉讼目的研究
第一节探讨民事诉讼目的的意义
第二节 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主要学说
一、目的论研究的两个标准
二、民事诉讼的定位及其本质特征探析
三、“纠纷解决说”质疑
四、“权利保护”与“程序保障”
五、“程序保障论”涉及到的两个问题
第三节程序保障作为民事诉讼的目的与我国的司法现代化
经典文献导读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诉权
第一节 关于诉权理论的学说
一、私法诉权说
二、公法诉权说
三、多元诉权说
四、诉权否定说
第二节 我国诉权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有关问题
一、我国诉权理论研究的现状
二、我国诉权理论研究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经典文献导读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诉讼标的研究
第一节诉讼标的概述
一、诉讼标的含义研究
二、研究诉讼标的的意义
第二节诉讼标的理论的学说
一、旧实体法说
二、新诉讼标的理论说
三、新实体法学说
四、诉讼标的相对性学说(或主流学说之外的其他学说)
五、我国大陆关于诉讼标的理论的学说
第三节 各类型诉讼的诉讼标的
一、给付之诉的诉讼标的
二、确认之诉的诉讼标的
三、形成之诉的诉讼标的
第四节诉讼标的与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一、既判力概说
二、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三、诉讼标的理论与既判力客观范围的确定
经典文献导读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既判力研究
第一节既判力理论沿革
一、判决的效力与既判力
二、既判力理论沿革
第二节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一、既判力的范围
二、既判力与诉讼标的
三、抵销抗辩的既判力
四、判决理由中判断的拘束力
第三节 既判力的主观范围
一、判决效力的扩张
二、既判力适用的主观范围
三、对既判力理论的评价
第四节我国诉讼制度中的既判力制度
一、改革的动机
二、动机促成的偏好
经典文献导读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当事人制度研究
第一节确立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的意义
第二节 实现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的制度构建
一、确立程序当事人观念,仅形式上审查起诉要件
二、许可非正当当事人的更换
三、认可主参加诉讼的诈害防止功能
四、以“第三人之诉”确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独立地位
第三节 改造多数人诉讼制度,扩大司法解决纠纷的功能
一、承认类似的必要共同诉讼形式,确立必要共同诉讼分类规则
二、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
经典文献导读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民事诉讼证据研究
第一节证据的属性
一、对证据属性中有关客观性的质疑
二、对证据属性有关合法性的质疑
三、证据的根本属性:关联性
四、结语
第二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适用
一、民事诉讼非法证据的范围
二、我国司法实践的问题:不加限制地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三、利益衡量: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的标准
四、民事诉讼应当确立因其他原因导致的排除证据
第三节法定证据的分类
一、不同的法定证据分类方法
二、我国法定证据分类存在的问题
三、立法建议
第四节证据调查
一、证据调查的涵义
二、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
三、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调查证据
四、我国证据调查制度的完善
经典文献导读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举证时限制度研究
第九章 证明责任法问题研究
第十章 法院阐明制度研究
第十一章 诉讼调解制度研究
第十二章 民事审前程序研究
第十三章 非正式开庭研究
第十四章 简易程序研究
第十五章 民事上诉制度研究
第十六章 民事再审之诉研究
第十七章 非讼程序制度研究
第十八章 民事司法赔偿研究
第十九章 司法ADR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