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追本溯源为标志的极有逻辑推理的创新理论,是此书的内质,也是其所具吸引力的源泉。作为教材,文本理论就是构建躯体的血肉,理论的高度决定其流传的远程。周国清教授以自己多年发表在众多学术报刊上的有关编辑学论文作为此书的基础文本,这些文本浸透着其在书海学林中艰难跋涉的渐积的诸多心血,也是其智慧的集中体现。一些理论观点多是自己的独到思考或在前人基础上有所更新的,如“编辑管理原则”中,在前人提出的政治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基础上,他针对现实需要再提出了双效原则,对原有理论作了重要的补充;再比如在谈论编辑思维中,他新提出了编辑思维创造的8种模式,概括得全面周到,渗透了自己的体会。周国清教授很重视文本诠释与讲解时的内在逻辑性,他在对概念、学说、本质、文化、规律等的阐释中,都采用了追本溯源的办法,正本清源,不仅把源流与发展轨迹交代得清楚明白,还为类似概括起到示范作用,并勾勒出了未来趋势,使理论顿增张力与活力。这种理论讲解模式,我是极为推崇的,窃以为应该发扬光大。作为新闻与传播教育丛书中的一册,《编辑学导论》立足于传播,并落实于传播,在理论创建和表达上皆以积极的探索占居先导,颇可赞赏。正如丛书主编田中阳教授在“导言”中说的,教材应为集人之大成,集大成也是一项创造性劳动,集大成者可成大师,大师垂范于后世的做人、治学的精神、风范和原则,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从《编辑学导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学者严谨的治学精神、负责的教师风范、追随时代脚步而不断超越自我的做人原则,人是教材,教材亦人,这才真正达到了教学、育人的双效。当然,学问无止境,教材建设也是一个必须与时俱进的课题。《编辑学导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比如在如何更好地运用案例、材料与理论结合的问题上就值得进一步思考,我们相信,在教与学的不断实践中,《编辑学导论》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