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中国政治中国慈善组织个案研究

中国慈善组织个案研究

中国慈善组织个案研究

定 价:¥49.80

作 者: 陈津利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丛编项: 学者文丛·经济理论前沿书系
标 签: 民政工作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8721873 出版时间: 2008-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395 字数: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中期,“慈善”这个字眼在官方媒体上还是一个被谨慎使用的概念,有些理论权威总是喜欢给“慈善”涂上几分宗教或阶级的色彩,无视几千年来普通百姓互助互济的历史,硬是把它划为寺庙、贵族或资本家的专利,抑制慈善事业的发展,但慈善事业并没有停下她的脚步,机构的数量和实力都在迅速增长。短短10年的工夫,一切就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今天,翻开报纸杂志,打开广播电视,登录网络媒体,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对慈善事业的溢美之词。人们称慈善事业是“崇高的事业”,“美好的事业”,“光彩的事业”;是“社会保障工程”,“道德文明工程”,“阳光工程”,“民心工程”,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慈善信息不仅长驱直入主流媒体,而且还经常出现在头版头条。2000年,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慈善事业的要求,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就发展慈善事业的关键环节进行论述。慈善事业已经从民间微弱的扶贫济困行为,成为党和政府的事业,成为全社会的事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作者简介

  陈津利,1957生,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学士,香港中文大学硕士(专业方向:社会工作)、博士(专业方向:社会福利),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教授。曾任工程师,从事精密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产品研发和试制;曾任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系主任、副教授,从事民政经济、福利事业教学研究十几年,撰写专著《社会福利企业经营战略》,主编《社会福利生产管理》等;有关癌症患者情感及自助组织社会支持等研究论丈在香港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并参与美国相关研讨会,相关文章入选国际社会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在中国台湾“东亚社会福利暨社会工作实务研讨会”上作《中国大陆残障人福利政策流变》的主题报告,并被编入会议_论文集。

图书目录

序言
作者的话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本报告主题、意义和主要内容
一、成功、策略和公众参与
二、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和社会工作者的使命
三、本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构成

第二章文献探讨
第一节慈善组织的特征
一、慈善组织
二、社会系统视角的慈善组织
三、慈善组织的基本属性
四、中国环境下的慈善组织-
五、本节小结:多元视角下的慈善组织特征
第二节成功的概念和模式-
一、成功的概念
二、成功纬度的分析模式
三、纬度关系和整合概念
四、小结:成功的界定和绩效分析模型
第三节策略取向的多元观点
一、策略选择的文献观点
二、中国本土实践的策略技术
三、本节小结:策略取向的多元观点
第四节公众参与
一、公众参与(public paIticipation)的界定
二、公众参与的理念
三、公众参与的类别
四、公众参与小结
第五节成功、策略和公众参与的关系
一、成功和策略的关系
二、成功和公众参与的关系
三、策略和公众参与的关系
四、中介因素
第六节本章小结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一节个案研究的意义和适宜性
一、个案研究的意义
二、个案研究的类别、性质和适宜性
第二节个案研究设计
一、个案研究设计:合众法(triangulation)
二、样本策略
三、资料收集
四、信度和效度
第三节资料分析与整理

第四章研究发现(一):受访个案的背景特征
第一节技术环境下的“三位一体”特征
一、服务对象、规模和环境因素
二、基金(资本)运作规模和成本
三、劝募规模、地域和体制资源,市场环境
第二节体制环境下的独立性和治理结构
一、生长路径和准独立性烙印
二、行政关系和治理模式
第三节合法性约束和正规性
一、体制环境下的合法性约束
二、正规性特征
第四节体制“流动站”的人力特征
一、人力构成
二、人力素质
三、人力制度和人力成本
第五节机构理念
第六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研究发现(二):成功、策略和公众参与
第一节成功的表现形态
一、均衡性形态及宁波、上海、儿基会个案描述
二、满意度形态和武汉个案描述
三、合法性形态和吉林个案描述
四、可持续性形态和青基会、浙江个案描述
五、成功的表现形态:本节小结
第二节慈善组织的策略取向
一、强市场导向和浙江、青基会个案描述
二、双轨导向和儿基会个案描述
三、折中策略取向和上海、宁波个案描述
四、弱市场导向和武汉个案描述
五、政府导向和吉林个案描述
六、策略取向,本节小结
第三节公众参与
一、“社会化型”参与和武汉个案描述
二、遵从型和吉林个案描述
三、一体化疏离型和青基会个案
四、资源权衡型和儿基会、上海、浙江和宁波个案
五、公众参与小结

第六章研究发现(三):成功、策略和公众参与的关系特征
第一节成功、策略和公众参与的第一类对应模式:以组织为核心的青基会和浙江个案
一、“可持续发展”和“强市场策略”相互呼应
二、“一体化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形态”互为影响
三、强市场策略和公众参与:市场动员技术更多地和老百姓
参与相连接
四、“独立发展”为核心,三者对应关系小结
第二节成功、策略和公众参与的第二类对应模式:以资源
为核心的上海个案、宁波个案和儿基会个案
一、成功均衡性形态呼应双轨/折中策略
二、资源权衡之参与和“均衡性成功”相互呼应
三、混合策略顺应了资源权衡式公众参与的中国国情
四、“资源扩张”为核心的三者关系小结
第三节成功、策略和公众参与的第三类对应模式:以需求为核心的武汉个案
一、弱市场的策略达至“满意形态”的成功
二、社会化参与和老百姓满意认同息息相关,武汉个案的观点
三、弱市场策略和社会化参与——双赢的过程
四、以需求为核心的对应关系小结
第四节成功、策略和公众参与的第四类对应模式:以政府为核心的吉林个案
一、政府导向策略推动“合法性成功形态”,成功的“合法性”来自行政资源输人
二、“合法性成功形态”和遵从式参与互为影响,运用权威获得有效的二重动员
三、政府导向策略规范市场,拉动社会责任下的动员性参与
四、以政府为核心对应关系小结

第七章总结、讨论与建议
第一节总结
一、研究的主要发现
二、研究发现的文献思考
第二节讨论
一、国家、社会和公募性慈善组织
二、多纬度成功的“量”与“质”
三、“成功”构成的异同和相对价值
四、体制资源的可动员性,中国个案策略取舍的独特性
五、慈善组织作为社会运动组织,成功地促进了公众参与
六、策略既是成功的“利器”,又是参与的“催化剂”
七、组织背景特征影响“成功、策略和参与的对应关系”模式
第三节建议
一、政策性建议
二、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
三、慈善组织评估模式的基本元素
四、社会工作者的实践
五、未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文部分
2.英文部分
附:图表目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