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克·罗斯曼(G.Parker Rossman),毕业于俄克拉荷马大学(教育和通信专业)、芝加哥大学(教育社会学专业),并在耶鲁大学获得高等教育博士学位。他目前的研究兴趣是“大学的本质和未来”以及如何使大学成为跨年龄、跨文化的全球性学习系统。他任“全球大学工程”的行政顾问及初创时期的副校长(后退休)。“全球大学工程”举办全球课堂示范以测试美国全球性系统分析和模拟(GLOSAS)这一远程教育技术。他还是“世界大学”理事会成员(“世界大学”理事会遍及26个国家,致力于企业、政府和高等教育合作策划未来电子化的高等教育)。他利用上述职务之便促进这些组织进一步致力于研究解决根本的人类问题(参见第二部)。他是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与社会”研究会的成员,并是《创新》这一探讨前沿教育问题期刊的编委会成员。他曾任教于耶鲁大学,并利用大学教师学术休假在菲律宾中央大学和黎巴嫩巴拉曼德大学任教。他曾在印度班加罗尔世界文化学院讲学,曾担任芝加哥大学讲师、剑桥大学讲师,曾在里斯本古典大学“大学的未来”会议上发表演讲,他写了一系列的著作质疑若干行业的教育,包括《处罚之后该如何》、《临终关怀:绝症患者治疗新模型》、《家庭生存与计算机:通往未来之桥》。他曾在1997年卡尔加里大学世界大脑会议和2001年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全球大脑研讨会上发表论文。《未来学家》2004年4月/5月期发表了他的关于“所有知识的管理”的一篇文章,其续篇关于“如何为世界贫困者提供便宜的电子课本”发表在2005年1月刊上。他的这套关于“为了未来世界每个人的终生学习”的网络系列三部曲已经由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范怡红教授等翻译成汉语,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和2007年陆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