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当今基层党政干部的好读物,还在于透过新闻作品的背后故事,读到了汪言海同志的三种精神。一是情为民所系的抗争精神。与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命运一样,生长在农村的言海同志家境贫穷,童年逃过荒要过饭。他目睹了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三年大饥荒时饿殍遍野的惨景,深知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苦现状。作为新闻工作者,当他看到安徽广大农民冲破束缚,改变自己命运时,他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忧农民之所忧,决心与广大农民站在一起与当时的体制作艰难的抗争。他背着挎包、水壶,或步行,或骑车,宿农家,踩田头,旁听农民开会,观察干部争论,进行艰难的调查与思考,一篇篇反映“三农”热点的新闻作品就这样产生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也因此在全省第一批晋升为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成功的力量源泉,是他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情为民所系,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结果。文如其人。我们基层领导干部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新闻背后的故事,感悟言海同志为人为文的品格魅力,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地为农民谋利益。二是爱岗敬业执著追求的精神。著名记者范长江说过:“一个记者,要有抱负。这个抱负就是穷毕生精力研究一两个什么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从群众中提出来的。”言海同志无疑是一个有抱负的记者。他从报道包产到户起步,一直追踪农村改革,深入采写反映“三农”的一系列焦点新闻,尊重新创造,支持新事物,找准新矛盾,倡导新对策,切中时弊,影响深远。现在再读这些文章,很多仍有现实指导意义。无疑是新闻工作者崇高的使命感、责任心支持着他,是对新闻事业的执著追求在激励着他。言海同志的抱负和智慧,使他高屋建瓴,视野开阔,采写出大量与时代共振的精彩华章。当前,我们党正在领导我们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在这一新形势下,希望从事“三农”工作的年轻干部学习言海同志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学会用新闻记者的眼力,把握大局,分析不断变化的形势,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才智。三是严谨踏实的工作精神。“新闻是跑出来的,脚板底下出新闻。”言海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新闻的背后》中的许多故事,便是佐证。我读书稿不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当记者建立了自己的联系点,农民把他当成自己人,有什么心里话都找他聊,使他对基层情况了然在胸。书稿中有一篇写一个农妇“三吃一刮”的故事,把农村妇女在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痛苦生活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出来,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读了终身不忘。放在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下透视这个故事,更能体会到作者立意高远。如果不深入采访,这样的细节是挖不出来的。看了书稿,我对言海同志的调查研究功夫十分敬佩。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为官为政为文者的基本功,脚板底下出政绩。学习言海同志严谨踏实的工作精神,就是要满腔热忱地深入基层,倾听农民的呼声和渴求,尊重农民的创造,认认真真地调查研究,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逐步形成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