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世界各国文化中德文化关系评论集

中德文化关系评论集

中德文化关系评论集

定 价:¥15.00

作 者: 叶隽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中德文化丛书
标 签: 对外文化交流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4608664 出版时间: 2008-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 页数: 135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德文化关系的本质是民族文化间的相互资鉴与为我所用!仅有客观的。德风东渐”不行,现代中国更需要具备主观能动性的“筑渠引水”。外来资源是“水”,传播路径是“渠”。引水过程的顺利与否,端赖于中国的德国学研究与传播场域这条小渠的构筑与畅通程度。《中德文化关系评论集》前半部分主要是作者关于中德文学、中德文化关系方面的随笔散文和书评,论述专业学者的精深研究;后半部分通过对中国德语文学前辈的个案触摸,以对前贤的“理解之同情”、“温情之敬意”接续学统,激励后人稳步向前。

作者简介

  叶隽,男,1973年生于江苏。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文学博士;兼任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等。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曾在德国、英国、法国等的学术机构做研究。专著有《另一种西学》、《现代学术视野中的留德学人》、《史诗气象与自由彷徨》等;编撰有《蔡元培:大学的意义》等;合译有《教育与未来》、《法意哲学家圆桌》、《创新性思维》等。学术兴趣现集中于德国文学史、中欧文化交流史、学术史、思想史等,发表论文多篇;同时保持对社会文化的适当关注,发表随笔多篇。

图书目录

第一辑 德风东渐(中德文化关系研究著作书评)
“德风东渐”与“筑渠引水”
一种生成:文化互动与文化积累
1920年前后中德两国的四部畅销书
“拓荒之作”与“同情理解”
——读韩尼胥的《1860一1945年中国留德学生的历史和影响》
历史如何展向当代、流往未来?
——读《中国人留学德国教育》
国别文学汉译史的意义
——读《德语文学汉译史考辨:晚清和民国时期》
中德学术关系之建构
——读《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
在学术史、文学史双重视角中求解
——读《中国文学在德国》
德国文学里的中国图景及其思想史意义
花自飘零风尘中
——念杨丙辰先生
清风送爽到天涯
——念作为北大师长的欧尔克先生
先生百龄,乘风而去
——送张威廉先生
20世纪上半期中国的“德国文学学科”历程:
——关于张威廉先生的历史记忆
出入高下穷烟霏
——追念商承祖先生
先生书生,百年知命
——20世纪50年代的冯至先生
冯至先生的德国文学史观
作为文学史家的冯至与王瑶
旁逸横出,筚路蓝缕
——念刘大杰先生
凤去台空江自流
——追念李长之先生
江流凤去人犹在
——读李长之先生的两部小书
江山诗人情
——作为德语文学研究者的陈铨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