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碑体行草书理论,是以书体为本体,解决的是书与法的机理的话,那么,先生之书法视觉平衡理论,就更上层楼,主要解决的则是书与道的大理。先生是深谙中西文化精髓的人。如果说视觉、视觉艺术概念是西方的创造。那么平衡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因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是道,是仁,是易,而这些,归根结底,也都是为了解决和谐平衡问题。先生巧妙地把二者一结合,来个中西合壁、糅合、缕析,于是就幻化出视觉平衡之书道理论。从文集中《书法作品的视觉平衡及其拓展》一文中可以领略到,先生对这一理论的论述所承载的文化视野、博大胸怀和独到见地。一篇文章,含盖了西方的视觉审美、心理学、哲学等概念因子,同时也结合了书法的点线构成、谋局布篇以及虚实相生、阴阳消长等中国文化精要。更重要的是,先生特别指出了中国书法的“黑与白、实与虚、大与小、轻与重、正与侧、俯与仰、向与背、浓与淡、枯与湿、疏与密、放与收、缓与急、工与草等,这些组合关系,除了有对立的关系,更具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有物理的有心理的,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它所表现出来的秩序、面貌,又总是能与时空与载体与传统认知相合和、相呼应,从而使一件作品透过人的视觉、记忆、思想,最后达到一种大平衡、大美的愉悦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