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比较优势
1.1 劳动价值理论
1.1.1 基本假定
1.1.2 劳动价值和比较优势
1.1.3 比较优势和对外贸易
1.1.4 对外贸易和经济福利
1.1.5 对外贸易和国际分工
1.1.6 劳动价值论的“困难”
1.2 机会成本理论
1.2.1 基本假定
1.2.2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
1.2.3 对外贸易和国际分工
第2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局部均衡分析
2.1 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
2.1.1 最优消费
2.1.2 最优生产
2.1.3 市场均衡
2.1.4 市均衡分析
2.2 包括国际贸易的开放经济
2.2.1 基本假定
2.2.2 优势行业
2.2.3 劣势行业
2.3 贸易保护:关税
2.3.1 本国关税
2.3.2 外国关税
2.3.3 相互征税
第3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一般均衡分析
3.1 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
3.1.1 生产均衡
3.1.2 消费均衡
3.1.3 经济均衡
3.1.4 小结
3.2 包括国际贸易的开放经济
3.2.1 封闭均衡
3.2.2 开放均衡
3.2.3 结构变化和福利效应
3.2.4 小结
3.3 国际贸易均衡:提供曲线分析
3.3.1 本国的提供曲线
3.3.2 外国的提供曲线
3.3.3 国际贸易均衡
3.4 均衡的变动
3.4.1 偏好变化和提供曲线的移动
3.4.2 提供曲线移动和贸易均衡变化
3.4.3 “突变”
3.5 贸易保护
第4章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发展
4.1 比较优势效率:不同分工的比较
4.1.1 生产可能性边界
4.1.2 比较优势分工
4.1.3 比较劣势分工
4.1.4 相对能力分工
4.1.5 总结
4.2 比较优势效率:多个国家
4.2.1 生产可能性边界
4.2.2 比较优势曲线
4.2.3 比较优势分工效率的变化
4.3 比较优势效率:多种商品
4.3.1 三维商品空间:一个简单例子
4.3.2 四维商品空间:从几何分析到代数分析
4.3.3 多种商品模型:比较优势的一般理论
第5章 贸易的适度自由化
5.1 自由贸易:潜在的利益和现实的问题
5.1.1 自由贸易的潜在利益
5.1.2 自由贸易的现实问题
5.1.3 国际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
5.2 目标的选择
5.2.1 充分就业
5.2.2 经济增长
5.2.3 环境保护
5.2.4 标准问题
5.3 调整的代价
5.3.1 局部均衡分析
5.3.2 一般均衡分析
5.4 理想的优势
5.4.1 总经理和打字员
5.4.2 比较优势和理想行业
5.4.3 “现存”的和“潜在”的理想优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