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的阅读,还应强调三点:一是,作者在本书的导论中就口头诗学的基本问题专门列出了10个概念清单和10个误导用法的清单;与此同时,在行文的阐述中,对于其他常用的核心概念如“神话”、“崇拜”、“标记的”、“未标记的”等也往往会给出简明的操作性定义。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相关概念和术语的理解应以原作中的定义、阐述及其案例分析为本,译者的简释仅供参考。二是,古典学界一般不采用公元前5世纪由希腊人狄奥尼修斯(Dionysius)设计的“公元前(B.C.)、公元(A.D.)”的基督教纪元(the Christian era)系统,尽管它更为人们所知;而是应用8.C.E.(共同时代以前)和C.E.(共同时代)的系统。其主要原因是:用基督教术语来说,学者们想要探求和理解的希腊人绝对是多神教崇拜者和异教徒;那么,“公元前、公元”这样的基督教词语就显得很不合适了。除非特别指出,一般学术著作中涉及古希腊问题所有的日期都指向共同时代以前,本书采用的古希腊纪年系统亦然。但为读者阅读方便起见,本书中的时间表示仍沿用大家熟悉的公元纪年法,举凡“公元前”所指仍为“共伺时代以前”,这里特地提请读者注意。此外,作者常常述及的几个历史分期为:(1)古风时期(the Archaic Period),约当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480年;(2)古典时期(the Classical Period):公元前480年至公元前323年;(3)希腊化时代(the Hellenistic Age):公元前323年至公元前30年。三是,本书在出版前曾以讲座手稿的形式在哈佛师生中流通过一段时间,后来纳入了哈佛大学希腊研究中心(CHS)与斯多亚联盟(The Stoa Consortium)合作的人文学术电子文献库中,读者可以前往阅读和下载。但需注意的是,斯多亚网络版(2001年上网)与本书所据的德大版(1996年)还是有若干不同的地方,尤其是作者在正文和脚注中对相关的段落和措辞作出过一定程度的修订或增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