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五四前后湖南的文化氛围和新文学

五四前后湖南的文化氛围和新文学

五四前后湖南的文化氛围和新文学

定 价:¥28.00

作 者: 凌云岚 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
标 签: 文学理论

ISBN: 9787301141311 出版时间: 2008-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字数:  

内容简介

  谈论“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必须兼及建筑、历史、世相、风物、作家、作品等,在政治史、文化史与文学史的多重视野中展开论述。若汉唐长安、汉魏洛阳、六朝金陵、北宋开封、南宋临安、明清的苏州与扬州、晚清的广州与上海、近现代的天津与香港及台北,以及八百年古都北京,还有抗战中的重庆与昆明等,都值得研究者认真关注。如此“关注”,自然不会局限于传统的“风物记载”与“掌故之学”,对城市形态、历史、精神的把握,需要跨学科的视野以及坚实的学术训练;因此,希望综合学者的严谨、文入的温情以及旅行者好奇的目光,关注、体贴、描述、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这一个”城市。关于都市的论述,完全可以、而且必须有多种角度与方法。就像所有的回忆,永远是不完整的,既可能无限接近目标。也可能渐行渐远——正是在这遗忘(误解)与记忆(再创造)的巨大张力中,人类精神得以不断向前延伸。总有忘不掉的,也总有记不起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使得我们不断谈论这座城市、这段历史。在这个意义上,记忆不仅仅是工具,也不仅仅是过程,它本身也可以成为舞台,甚至构成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既然我们对于城市的“记忆”,可能凭借文字、图像、声音,乃至各种实物形态,今入之谈论“都市想象”,尽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言的建筑、遥远的记忆、严谨的实录、夸饰的漫画、怪诞的传说、歧义的诠释……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珍惜,并努力去寻幽探微深入辨析。相对于诗人的感伤、客子的怀旧或者斗士的抗争,学院派对于曾流光溢彩的“都市生活”的描述与阐释,细针密缝,冷静而客观,或许不太热闹,也不太好看,但却是我们进入历史乃至畅想未来的重要通道,必须给予足够的理解与欣赏。本丛书充分尊重研究者的眼光、趣味与学术个性,可以是正宗的“城市研究”,也可以是“文学中的城市”;可以兼及古今,也可以比较中外;可以专注某一城市,也可以城城联姻或城乡对峙;可以阐释建筑与景观,也可以讨论舆论环境或文学生产;可以侧重史学,也可以偏于艺术或文化。一句话,只要是对于“都市”的精彩解读,不讲家法,无论流派,我们全都“虚位以待”。

作者简介

  凌云岚,2001年于湖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讲师。近年主要关洼区域文学与文化史、现代女性作家与社会等。曾发表《鲁迅与民间文化——游子的精神返乡之旅》、《五四时期湖南女性作家的生存空间》、《“婚姻自由”教育平等——以”袁舜英自杀”和“彭襄弃妻”为例》、《湘省革命:地方历史与个人记忆》等论文。编有《沈从文集》,编著《文掌抽椽准与尺度——朱自清讲演集考释》,译著《合肥四姊妹》。

图书目录

《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总序陈平原
导论
 第一节 作为方法的区域研究
 第二节 作为研究对象的湖南
 第三节 文化视野中的文学
第一章 新思潮的输入与扩散——报纸、学堂与学会
 第一节 启蒙与革命
 第二节 一种传统的建立
 第三节 名人演讲与留法热潮
第二章 校园文化背景中的新文学与新文化
 第一节 传媒与校园的合作:地方新文学的发生
 第二节 团体活动和小型刊物
 第三节 变化中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三章 现实与文本之间
第一节 赵五贞事件
第二节 出走的娜拉
第三节 在新与旧之间
第四节 女兵的命运
第四章 湘省革命:地方历史与个人记忆
第一节 革命:地方史的建构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一课
第三节 大革命的回忆
第五章 从边缘到中心
第一节  自治运动与地方主义
第二节 文学中的地域文化景观
第三节 “边城”情结与都市体验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