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欧盟东扩:区域差距与经济凝聚”为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全书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融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区域差距的特征、规律及其背后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全书共由6章组成: 第1章,导论。本章简要分析了研究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区域差距问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欧洲经济一体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从某种程度上看,是因为正确处理了一体化过程中各成员国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问题,实现了欧盟内部相对协调的发展模式。然而,欧盟东扩加剧了欧盟的区域差距问题,因此,选择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差距作为研究视角,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2章,区域差距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基本问题。本章主要界定与研究主题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并理清欧盟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脉络。区域差距是指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主要用人均GDP来衡量,本书选取了泰尔指数作为差距的主要测量工具。根据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制度的差异,欧洲经济一体化可划分为同质性经济一体化和异质性经济一体化两种类型。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但是其自身运行机制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与矛盾,影响了欧盟区域的均衡发展以及区域差距的收敛。因此,只有不断完善欧盟运行机制,才能促进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区域差距的收敛。第3章,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的区域差距理论。本章借鉴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转轨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构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研究区域差距问题的理论框架,为全书奠定理论基础。第4章,欧洲同质性经济一体化中的区域差距。欧洲同质性经济一体化是指东扩前的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先后共有15个成员国参与,而且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制度较相似。本章对同质性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欧盟的总体差距、成员国之间以及成员国内部的区域差距进行测度与分解,并分析同质性经济一体化的整合机制及其地区政策对区域差距的影响。第5章,欧洲异质性经济一体化中的区域差距。欧洲异质性经济一体化是指2004年中东欧和地中海10个国家加入欧盟,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如期迈进欧盟大门,完成了欧盟一轮两步走的第五次扩员。此次扩员因其政治与地域的特殊含义被更多地称为“东扩”。这次扩张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新老成员国之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差距,因此本章对东扩后的区域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区域差距的扩大对欧盟的地区政策也提出了挑战,欧盟的地区政策需要重新权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缩小新老成员国之间的区域差距,同时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第6章,欧盟东扩后缩小区域差距的政策取向。扩大后欧盟的区域差距明显放大,地区政策或结构基金将成为财政再分配的主要工具。欧盟东扩后,政策制定者也面临着政策目标选择的难题,一方面要促进国家赶超,实现经济增长和效率;另一方面,要减少一国内部的区域差距,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和公平竞争。因此,本书提出未来欧盟的地区政策应以创新为导向,在减少区域差距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才能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