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重大决策纪实(上下册)

改革开放30年重大决策纪实(上下册)

改革开放30年重大决策纪实(上下册)

定 价:¥78.00

作 者: 汤应武 著
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3540165 出版时间: 2008-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608 字数: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

  汤应武,男,1963年出生,湖南益阳人。现任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广州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北京大学法学硕士,中共中央党校教授。1986年12月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中央党校任教,主要致力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史和党的理论的教学和研究。曾担任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社会主义时期教研室副主任、改革开放新时期教研室副主任。1997年7月后先后担任著名理论家龚育之同志秘书和中央党校校务委员会秘书。2003年7月作为高素质人才从中央党校引进到广州,先后任广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著有《1976年以来的中国》、《抉择——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的历程》等专著,合著多部,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著的书籍曾获得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图书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三次获得中央党校优秀科研论文奖,还曾参与中组部确定的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其中三本书的编写和统稿。讲课在中央党校和广州市获得好评,并获得北京市2002年度优秀报告、党课奖。曾获得中央党校“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中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图书目录

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代序)
第一章思想解放与改革发动
第一节邓小平复出和“两个凡是”的提出
◆“一生之中,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复出”。这是邓小平真实的故事
◆“就请华国锋带个头,他自认为是政治水平不高的人”
◆华国锋与叶剑英、汪东兴一道“一举粉碎‘四人帮’”
◆“我建议让邓小平出来工作,我们在座的同志总不会害怕他吧?”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
第二节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邓小平对汪东兴、李鑫说:“‘两个凡是’不行。按照‘两个凡是’,就说不通为我平反的问题”
◆在酝酿和发动一场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中,胡耀邦起到了一个组织者和推动者的作用
◆邓小平号召“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这篇文章如果要挨打,愿先挨50大板。”这是罗瑞卿去德治病前留下的话
◆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和大军区的负责人纷纷就真理标准问题表态
◆“当时对这两句话考虑得不够周全,现在看来,不提‘两个凡是’就好了”
第三节改革开放的发动
◆陈云率先“放了一炮”,使会议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根据与会同志的愿望和提出的意见,华国锋代表政治局宣布八项重大决定
◆原来准备的讲话稿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邓小平于是决定重新起草讲话稿
◆由于有了36天的准备,中央政治局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只开五天
◆全会“开动机器”,实现“三个转变”,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墓本路线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第四节变动华国锋职务与邓小平成为核心
◆“国锋同志继续当党的主席、军委主席,看来党内多数同志是不会赞成的”
◆“今天的胡耀邦,还是昨天那个胡耀邦”
◆邓小平认为由他担任中央主席不相宜,至于军委主席他可以暂时担任一段时间
◆应该如何理解“黄猫、黑猫”这句话呢?薄一波曾就此事当面请教邓小平
第二章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第一节平反昭雪、落实政策
◆胡耀邦提出“两个不管”。平反冤假错案大规模展开
◆鉴于为刘少奇平反是一个十分重大而敏感的问题,中共中央专门发出了通知
◆调整关系、落实政策,缓和了党同各方面的政治关系
第二节清理“左”与反对右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个提法,“实践已经证明是错误的”
◆叶剑英倡导召开理论务虚会,邓小平重申四项基本原则
◆“必须提醒白桦同志要痛下决心,认识和改正自己的严重错误”第三节总结历史,正确评价毛泽东
◆《历史决议》的起草由邓小平、胡耀邦亲自主持进行,起草小组主要由胡乔木负责
◆尖锐泼辣的法拉奇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不久是否将要拆掉?”
◆林彪、江青集团十名主犯被送上特别法庭。在江青、张春桥两名主犯要不要杀的问题上老是定不下来
◆中央组织4000名高级干部讨论历史决议,大家议论纷纷,争论的焦点是如何评价毛泽东
◆针对有人提出是不是不急于搞历史决议的意见,邓小平明确表态:“不行,不能再晚了,晚了不利”
第四节中共十二大,“走自己的道路”的提出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的基本结论
◆“说清楚一点,这是解决我们这个老党、老人的实现新老交替的一种组织形式”
◆“公道自在人心。让党心、军心、民心对我们每个人作再一次的鉴定吧”
第三章经济调整与改革起步
第一节调整经济与探索新路
◆李先念赞同邓小平由陈云出任财经委主任的意见,并且主动提出给陈云当助手
◆“我们这次调整是清醒的健康的调整”。陈云、邓小平等先后讲话
◆中央领导人将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改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
◆大平首相问邓小平:中国“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邓小平陷入了沉思
第二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斗争,以万里为书记的中共安徽省委斗胆作出了“借地度荒”的决定
◆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18户农民秘密达成包干到户的协定。但
他们的秘密还是很快传开了
◆《人民日报》发表了张浩的来信,一时群众中议论纷纷
◆围绕包产到户问题引发激烈争论,华国锋听取汇报时没有直接表态
◆正当“包产到户”遇到重重阻力的关键时候,邓小平等人明确地表示了支持的态度
◆“包产到户”上了姓“社”的户口后,堂堂正正走遍中华农村大地
第三章经济调整与改革起步
第四章全面改革经济飞跃
第五章治理整顿保持稳定
第六章加快改革全面推进
第七章高举旗帜与时俱进
第八章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注释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