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制度,是国家为筹集财政收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制定的关于税收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规范国家和企业、国家和个人分配关系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税收制度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税收制度为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制度保障。雄厚的财政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稳定、安全的重要体现和有力保证。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没有充足的税收,政府将无法运转,更谈不上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制度建设和改革人手,不断规范国家与企业、国家与个人的分配关系,使税收的调节范围逐步扩展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成为筹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为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快速增长,全国税收总收入从1993年的4000多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40000多亿元;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3年的12.5%提高到2007年的18.4%。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不断壮大着国家的财政实力。大规模的持续增长的财政投入,使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权更加巩固、国防实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迅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主法制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国人民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公共服务。税收制度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税收负担的公平,是保证企业公平竞争的重要方面。税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以公平的利益分配导向,鼓励广大企业扩大生产,提高效率。通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税制改革,特别是1994年的全面工商税制改革,基本公平了内资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税制改革,又将公平税负作为其重要内容,如统一内、外资企业税收制度、统一城乡税制等等,都是为了给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政策环境。税收制度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税收对经济的调控,主要是在特定时期内,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制定差别的税收政策,鼓励某些行业、某些地区加快发展,限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经济活动,从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许多这样的政策。如:为了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制定了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实施沿海带动内地的梯次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了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制定了专门针对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税收政策;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制定了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的税收政策;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了对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政策。这些税收政策对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税收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参与个人收入和财产的分配,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对个人收入及财富进行调节,以缩小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我国开征的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车船税,以及正在研究开征的物业税等,都直接或问接地起到了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另外,国家制定的支持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区域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员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等,体现了对低收入者和社会弱势群体的照顾,也起到了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