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1
第一章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19
一 规定生产劳动的是“价值创造”还是“生产关系”?20
二 商品价值量生产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24
三 是“缺陷”和“不足”还是一种“理论立场”?27
第二章 价值、需求、价格及其“人—哲学”追问
——就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问题同张华夏教授商榷33
一 是“价值”概念还是“使用价值”概念?34
二 如何认识“需要”及其与“价值”的关系?40
三 是“价值”函数还是“价格”函数?46
第三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分析前提和适用范围——评晏智杰教授的一个观点53
一 对劳动价值论的一种批评54
二 马克思的“第三物”思想55
三 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方法”59
第四章 思维抽象、思维具体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兼评劳动价值论讨论中的一些观点64
一 价值规定、价值规律与“思维抽象”65
二 劳动价值论在“思维具体”中的展开70
三 劳动价值论科学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77
第五章 西方主流经济学“价格论转向”的哲学悖谬
——一种立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审视84
一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价格论转向”85
二 价格论转向的哲学“认识论”悖谬90
三 价格论转向的哲学“价值论”悖谬95
第六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阈中的“服务产品”
——兼评作为一种普遍理论倾向的“拓展论”102
一 马克思所处时代的“服务产品”103
二 马克思对“服务产品”的理论分析108
三 要辩证地看待社会的“劳动体系”116
第七章 经济范畴规定性的哲学辨析
——兼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126
一 “形式规定”、“物质规定”和“本质规定”126
二 “形式规定”对“本质规定”的遮蔽131
三 “物质规定”与“本质规定”的混淆134
四 研究对象:作为“现象”与作为“本质”138
第八章 商品价值“质的决定”与“量的决定”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阈中的“价值决定”辨析之一143
一 “质的决定”不等于“量的决定”144
二 “质的决定”与“量的决定”的混淆146
三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解构”149
四 一种理论立场上的“尴尬”局面155
第九章 商品“价值”问题的“元”考察
——以威廉?配第为个案并与亚里士多德作比较 160
一 “元考察”与“元问题”160
二 个案:威廉?配第 165
三 价值问题:经济学中的哲学问题175
第十章 超越货币本质“一般论”与“特殊论”的对立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一个变化的质疑185
一 教科书中的一个“变化”186
二 货币商品是一般与特殊的辩证统一188
三 马克思货币观的根本精神194
第十一章 深入研究把握精神平等交流
——就马克思的货币思想七答七问卫兴华教授197
一 关于“学术资料”问题198
二 关于“事物的本质”问题199
三 关于货币商品的“特殊性”与“特殊论”问题202
四 关于货币商品的“一般性”与“一般论”问题205
五 关于“质疑什么”的问题208
六 关于“超越什么”的问题210
七 关于“常识性错误”和“做学问”的问题212
第十二章 “突破说”质疑——就社会主义问题与谢林平先生商榷216
一 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被突破了吗?217
二 马克思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被突破了吗?223
第十三章 剩余劳动历史发展唯物史观
——《剩余劳动与唯物史观理论建构》一文观点的辨正232
一 “剩余劳动”才是真正“人”的劳动?232
二 “剩余劳动”才是真正“创造历史”的活动?238
三 “剩余劳动”能够被劳动者转化为“资本”?244
第十四章 资本话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层面的论析249
一 资本:作为一种强势话语249
二 资本话语:严重侵蚀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255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任重道远263
第十五章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69
一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69
二 “自由全面”发展:“生活内涵”的丰富与发展273
三 “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和谐与发展277
第十六章 “泛剥削论”与马克思主义282
一 对“剥削”问题的种种新诠释282
二 马克思关于“剥削”的原典立场288
三 “剥削”与“非剥削”的边界296
四 分辨“剥削”与“非剥削”意义重大309
第十七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效率观?317
一 严格区分两种不同的“效率观”317
二 历史地看待资本对提高劳动效率的作用322
三 要坚持基于“劳动”的效率观328
参考文献329
后 记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