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柳社成立开始,中国话剧已经一百年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也迎来了五十五年的庆典。“要把北京人艺办成一个像莫斯科艺术剧院那样高水平的剧院”,作为一种理想,曾澎湃了几代艺术创作者的热情,正是因为他们对舞台的的痴迷、眷恋、投身、奉献甚至“疯魔”,我们自豪地看到了,在半个多的世纪中,北京人艺舞台上美轮美奂的舞台艺术形象,以及国家级剧院的文化底蕴和所享有的世界声誉。而其自成体系的北京人艺演剧风格,是探索、创新与实践的积累,它言说着艺术家们辛勤的耕耘、话剧观众由衷的认可和这个剧院独具的艺术魅力。理论家们所称谓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不仅是话剧艺术中的一个标杆、一个品牌,还成为一个专项的学术课题,不断地被学者提及和深入探究。曹禺说过:“北京人艺有很多经验,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艺术家们对戏剧艺术的痴迷热爱,对戏剧艺术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治艺精神。不论是怎样的社会条件,要办出高水平的剧院,就要有这种高尚的艺术精神。”为了保持北京人艺已经达到的艺术水准,除了后来者应不断继承、发扬剧院的优良传统,同时还需要把前辈们弥足珍贵的艺术创作经验传承下去。事实上,在北京人艺五十五年的历史中,她的整体舞台艺术是几代艺术家孜孜以求地在舞台上进行无数次的艺术探索与实践的结果;曹禺、焦菊隐、于是之,以及许许多多的艺术家们,既精深于艺术创作,也兼有学者特质,他们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对中国的话剧艺术进行过理论阐述与总结,从而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处,经常传达出他们对北京人艺、对话剧艺术的真知灼见与深入思考。北京人艺五十五年的舞台艺术实践既是剧院的,也是中国的,站在中国话剧与文化建设的角度上看,所有人艺前辈艺术家的艺术经验与理论总结,都是属于中国整个社会的文化财富,所以,值得并需要我们不断加以记录、整理和保存下来。基于在传承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和积累北京人艺艺术资源的目的,为了向中国话剧百年辰诞和北京人艺五十五周年献礼,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与中国戏剧出版社联手编辑、出版“北京人艺经典文库·经典剧院”专辑,并率先推出《戏剧档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舞台美术设计作品》与《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