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商品价格及其价值基础探析
1.1 市场经济运行离不开价格运动
1.2 经济学必须重视新时代的价格运行基础分析
1.3 影响价格变动的一般因素
1.4 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吗
1.5 价格是由商品效用决定的吗
1.6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错误
1.7 对萨缪尔森解决价值悖论方案的质疑
1.8 为什么我们需要探讨商品价值
1.9 探讨商品价值问题的理论前提
1.10 边际分析与超边际分析
1.11 研究对象的逻辑起点与终点
1.12 商品交换中的劳动价值逻辑
1.13 商品二重性的新表述
1.14 具体劳动或异质劳动
1.15 抽象劳动或同质劳动
1.16 物质要素不能够创造价值
1.17 “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论断的条件限定
1.18 所谓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19 庞巴维克的逻辑错误
1.20 商品价值的量态分析
1.21 供求变动对商品价值的影响
1.22 供求一致的真实含义
1.23 劳动价值论形成简史
1.2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若干方法论
1.25 对形形色色新价值论的质疑
1.26 对国内某学者一些观点的商榷
1.27 必须用严肃态度探讨马克思主义
第2章 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劳动
2.1 可持续发展观的由来
2.2 当代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2.3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2.4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5 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
2.6 可持续发展的衡量尺度
2.7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8 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不是对立的
2.9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
2.10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规律
2.11 可持续发展对传统劳动价值论的挑战及应对
2.12 可持续劳动及其内涵
2.13 可持续价值与国际价值问题
2.14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若干经济价值论剖析
第3章 可持续生产要素分析
3.1 可持续劳动形成的基本要素
3.2 可持续劳动中的劳动者及劳动力
3.3 劳动力商品的二重性
3.4 劳动力价值
3.5 广义劳动力价值和狭义劳动力价值
3.6 对舒尔茨“人力资本”范畴的批评
3.7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破产
3.8 劳动者的收入问题
3.9 可持续劳动中的劳动对象
3.10 可持续劳动中的劳动资料
3.11 可持续劳动关系形成的原因
第4章 可持续劳动过程分析
4.1 可持续经济过程是循环经济过程
4.2 循环经济在当代的实践
4.3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3R原则
4.4 唯物史观和辩证法视角的循环经济
4.5 对循环经济本身的经济学分析
4.6 劳力资本与物力资本
4.7 劳动力在可持续劳动中的作用
4.8 当今世界的企业社会责任
4.9 发挥劳动力的内在价值
4.10 如何看待“剥削”
4.11 物质资料在可持续劳动中的作用
4.12 企业物质购买和使用成本如何最小化
4.13 物力资本的价值转移特点
4.14 固定资产折旧后的副产品问题
4.15 对冯纽曼折旧计算方式的商榷
4.16 个别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的途径
4.17 劳动生产力因素及其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
4.18 无人工厂问题
4.19 资本分类的其他视角
4.20 联合生产问题
4.21 存量非可持续劳动的可持续补偿问题
4.22 可持续劳动对商品价值生产的影响
4.23 如何形成企业可持续劳动的内在动力
4.24 权责清晰度与权责对称率
4.25 新论点的应用
第5章 可持续劳动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
5.1 狭义的和广义的劳动价值论
5.2 社会分工及其意义
5.3 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5.4 不同部门问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差异
5.5 比较静态均衡下的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及其换算
5.6 比较动态均衡下资本的共产主义权利
5.7 价值转形分析前的说明
5.8 转形分析的资本价值结构
5.9 价值转形运动与资本的共产主义权利
5.10 竞争的作用
5.11 商品国内生产价格与可持续价值
5.12 商品国内生产价格的数量变动
5.13 价值转形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过程
5.14 对剩余价值的分割
5.15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5.16 由国内生产价格转向国际生产价格
5.17 不存在国际价值问题
5.18 国际生产价格的来源
5.19 国际垄断价格及不平等交换问题
5.20 可持续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