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铜镜从齐家文化时期开始出现,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一直延续到清代晚期,其间虽然经历了各个社会时期的动乱、变革,铜镜的铸造及使用从未间断过。铜镜上的纹饰及铭文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生活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情况。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故宫收藏的铜镜。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了商周时期铜镜数量,确切的数字已很难统计。这时期铜镜数量不仅增多,而且出土的地域也很广泛,以湖南、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出土的数量最多,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吉林、辽宁、内蒙古、四川、山东、广东、广西等地也有出土。这表明铜镜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率不断提高,铜镜铸造业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快速发展。这时期铜镜绝大多数都是圆形,极少数是方形,镜背面中心多数为一钮,少数有多个钮,有的钮为透空状,一般镜钮较小,多为弦钮,镜体较薄,镜面较平直,多数镜边缘上卷。纹饰内容很丰富,有一些与这时期青铜器上的纹饰相似,出现了弦纹、羽状纹、叶状纹、几何纹、山字形纹、蟠螭纹、连弧纹、动物纹等。个别铜镜上还可彩绘、错金银等工艺作装饰,纹饰流畅整齐,搭配和谐,突出主题,形成了这一时期铜镜纹饰的特点,显示出春秋战国的时期的铜镜已趋向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