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规模在扩大,道路在拓宽,老的建筑被一栋栋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所取代。不管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与20年前相比,城市的面貌都焕然一新,但在这种轰轰烈烈的改变的表象下面,隐藏着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历史遗存、历史文化是否可以被这样无情地摧毁?我们该如何处理这“新”与“旧”的关系?《追寻文脉 追求和谐》分症结解读与措施探讨、对古都南京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其他城市的案例研究、历史街区保护、文脉保护的相关研究、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个案研究这几个部分对收录了近年发表的有关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优秀文章。正如章必功校长在序中所说的,我校刘会远等学者对文脉的追寻(与西方一些后现代理论家不同的是)带有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完善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的追求,也许这正切中了时代的脉搏。的确,体现着城市文脉的“场所”对说明相互作用的“情境”和潜在制度的固定性是很重要的。刘会远、李蕾蕾在《德国工业旅游与工业遗产保护》一书第三部分对德国工业景观人文内涵的分析就指出空间规训等制度设计值得中国借鉴。后现代思想家指出,在大工业时代,地方被过分注重整体性的现代文化所忽视,而今天随着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创新正把“创造的中心”从一个自上而下的方向转变为自下而上的过程。呵护着地方文脉并保留着情景化知识的地方,往往在社会创新中能够自下而上地异军突起。我们真诚地希望,面临“造城运动”同质性延伸所带来(或将带来)的建设性破坏,对我国都市文脉的追寻和深入探讨的工作应进一步抓紧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