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观世音绝不仅仅是佛教所专有的一位菩萨。观世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长期积累由历代人民大众集体创造的一个光辉的艺术形象——她深入到戏曲、小说、诗词、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所以,无神论者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研究观音,写观音题材的戏曲和小说。这部观音小说,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继承了元、明、清、民国以来的历代观音小说原有的故事梗概——因为作者主张现代人写历史题材,不要滥改历史作品中人物的原型,而应在“老汤”里煮出新口味。第二是塑造了小说人物的新形象——以传统的观音故事为主线,揉入了大量的古代戏曲、小说、笔记和民间传说中有关观音的情节。例如,观音和龙女,历代的观音小说,都重复着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龙女犯了天条,被赶出龙宫,观音可怜她,收为弟子——作者保存着这个梗概,却补入了从《梁四公传》、《湘中怨解》、《高僧传》、《二十四尊罗汉传》四篇小说中借鉴来的情节以及“蛇化龙”、“鹤化鹏”两则民间故事,从而使原来那个简略的、单调的、平淡的故事,内容丰满了,情节起伏了,描述生动了,形象鲜明了。其他,对每一个原有的故事,也都像写龙女那样,揉入了几个古代小说、戏曲、民间故事中的相关情节以及作者自创的情节。所以,作者的这部小说,不是写《妙法莲华经》里那位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而是重塑千余年采历代人民大众集体创造的在中国人心目中集真善美于一身的艺术形象——这形象是伴随着中国人的苦难和愚昧而诞生、成长、鲜明、高大起来的;这形象也将伴随着中国人的生活美满、幸福、文明、进步而暗淡、模糊乃至消逝。观音无疑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