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是第一本对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进行专门研究的专著,试图从体系到内容填补该领域的学术空白。它从多向度的视角来展开研究,并借用了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运用了大量跨学科的知识和原始档案等第一手的材料,力图做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学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其论题从传统到现代是中国判决理由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具有理论方面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系统地论述了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不可逆转性,更加坚定了我们走法治之路的信心;另一方面又揭示了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局限性和情理型判决理由的合理内核,从而使人们对法治的局限性和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正确的认识。《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还具有实践方面的价值,它体现在如何完善立法、如何让法官所作出的判决理由符合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要求、法官应如何协调情、理、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克服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局限性上。总的来说,《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运用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情理型和法规范型这两种判决理由类型,并以此为基点,以现代化为主线,一步一步展开对判决理由的研究。笔者对此的研究是极具问题意识的,研究的问题完全是中国的;西方在《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的语境下只是一个可资借鉴的参照系,但并不等于说笔者同意西方的昨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这种说法。《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的研究是杜鹃啼血,它既融入了笔者对中国文化的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融入了笔者对现代性、现代化的深层次的思考,而这一切又都是建立在笔者个人特殊的经历和挫折的基础上的。不管怎样,《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实际上只表达了一个主题,那就是笔者对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的热爱。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是一本人文性很强的理论专著,这是读者必须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