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知识读物11世纪西藏的佛教艺术:从扎塘寺壁画研究出发

11世纪西藏的佛教艺术:从扎塘寺壁画研究出发

11世纪西藏的佛教艺术:从扎塘寺壁画研究出发

定 价:¥49.50

作 者: 张亚莎 著
出版社: 中国藏学出版社
丛编项: 现代中国藏学文库
标 签: 佛教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2530195 出版时间: 2008-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85 字数:  

内容简介

  《11世纪西藏的佛教艺术:从扎塘寺壁画研究出发》透过11世纪卫藏扎塘寺壁画多种艺术因素融合这一重要现象,追溯其历史人文背景;揭示了西北吐蕃在公元9~11世纪成长及壮大的历史过程以及它对卫藏佛教文化复兴与发展所具有的贡献;勾勒出公元9~11世纪期间中国西部多民族的佛教艺术交相辉映的生动画面,从而证实两宋时期中国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程度远比我们以往了解的更为深刻和广泛。从一个西藏寺院个案——扎塘寺的壁画起步,逐渐向11世纪西藏佛教艺术的发展脉络、经由“下路弘法”与西北吐蕃所建立起的特殊关系、11世纪中国西部佛教艺术文化圈的形成等纵深方向扩展。由此“西北吐蕃”这个沟通卫藏与西北丝绸之路、西藏文化与中国西部文化的重要政治文化实体,其历史面貌与作用逐渐清晰起来,从而显现出安多藏区对藏传佛教文化史的重要意义。10-11世纪佛教在雪域高原复兴,以寺院为中心的雕塑、壁画艺术迅速发展,但是能够留存至今的已是凤毛麟角。因而雅鲁藏布江南岸扎塘寺的壁画,是我们今天得以目睹11世纪卫藏早期壁画艺术风采的重要途径。对于扎塘寺壁画艺术的研究,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丰盛淳厚的艺术享受,还将唤醒11世纪中国西部佛教艺术发展过程中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

作者简介

  张亚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岩画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祖籍广东南雄,出生于四川成都。198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日文专业;1989年获西安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2000年获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民族史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5年在西藏大学艺术系任教,1995年调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现主要教授原始艺术、中国美术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考古、西藏美术概论、中国岩画艺术等课程。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西藏的岩画》、《西藏美术史》、《原始艺术》等。另有日文与英文译著译文等。论文《吐蕃时期的禅宗传承》于2006年获国家级奖项中国藏学“珠峰奖”。

图书目录


导论:关于扎塘寺壁画的研究
一、A系列国内关于扎塘寺的考察研究
(一)西藏考古队的调查报告
(二)宿白的考察研究
二、B系列西方相关问题的考察研究
(一)G杜齐的考察研究
1.“萨玛达类型”的发现经过
2.“波罗/中亚”艺术风格的提出
(二)罗伯托·维塔利的研究
1.对“萨玛达类型”研究的深化
2萨玛达类型序列的排出
3.“萨玛达类型”的宗教文化背景
4.“西夏说”的提出
三、C系列西方学者的相关研究
(一)米歇尔·汉斯对扎塘寺壁画的考察研究
(二)西方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
(三)简妮·辛格与斯蒂文·格萨克的研究
四、总结归纳和提出问题
(一)以往关于扎塘寺壁画研究的特点
(二)问题在哪里
(三)笔者的研究思路
1对扎巴恩协、扎塘寺壁画的历史综述及认识
2.重新考察“萨玛达类型”与“波罗/中亚”艺术风格
3.对西北吐蕃的重新认识
4.扎塘寺壁画的艺术史定位
第一章 扎巴恩协与扎塘寺
第一节 扎巴恩协的生平
一、扎巴恩协的家世与生平
二、扎巴恩协的密宗修习经历
三、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
第二节 扎巴恩协与鲁梅传承
一、跟随鲁梅弟子格西漾休师出家受戒
二、与格西漾休共同主持“普波伽寺”系统
三、扎巴恩协对弘传鲁梅“东律”的贡献
第三节 扎塘寺的创建及历史变迁
一、扎巴恩协创建扎塘寺
二、扎塘寺与鲁梅派
三、扎塘寺与噶当派
四、扎塘寺与萨迦派
第二章 扎塘寺中心佛堂的壁画
第一节 扎塘寺中心佛堂的壁画与雕塑
一、佛堂内的雕塑残存
二、佛殿壁画的一般性介绍
三、第4铺与第6铺壁画
第二节 扎塘寺壁画中的人物造型
一、佛的造型
二、菩萨的造型
1菩萨的一般造型
2.“思惟菩萨”的造型
三、弟子僧人的表现
四、供养人的造型
第三节 扎塘寺壁画中的特色图案
一、佛像的背光图案
(一)扎塘寺佛堂的佛背光分类
1.朴素样式
2.复杂样式
3华丽样式
(二)简述8~12世纪吐蕃系统佛背光图案的发展历程
1.吐蕃时期佛背光的几种类型
2.11世纪前期萨玛达类型的佛背光样式
3.12世纪以后卫藏的波罗佛龛式背光10g
(三)扎塘寺壁画中佛背光所反映的文化特征
二、佛的莲花宝座图案
三、菩萨的宝冠图案
第三章 扎塘寺壁画艺术分析
第一节 扎塘寺壁塑的内容题材
一、关于扎塘寺佛堂雕塑主题的讨论
(一)“八大菩萨曼陀罗”--早期的艺术表现主题
(二)吐蕃前弘期与后弘期早期的宗教艺术主题
二、关于扎塘寺壁画题材内容的讨论
(一)卫藏早期壁画遗存
(二)扎塘寺壁画内容为“说法图”
(三)“说法图”题材
(四)山西高平开化寺北宋的“说法图”
第二节 扎塘寺壁画的艺术构成
一、印度艺术因素
二、西域艺术因素
三、汉地艺术因素
四、西藏本土的因素
第三节 扎塘寺壁画的艺术成就
一、扎塘寺壁画的艺术史传承
(一)对吐蕃传统的继承
(二)对卫藏“萨玛达类型”的继承与延续
(三)对新的波罗样式的吸收
(四)北宋中原或西北汉式艺术的影响
二、扎塘寺壁画的艺术成就
(一)艺术上的高起点
(二)综合性与创造性的体现
第四章 “萨玛达类型”
第一节 艾旺寺的雕塑与创建
一、艾旺寺现存建筑与雕塑的基本情况
1正殿
2.东配殿
3.西配殿
二、根据杜齐报告还原出来的艾旺寺雕塑
1.正殿
2.东配殿
3.西配殿
三、关于艾旺寺的历史综述
第二节 艾旺寺造像的断代及风格考证
一、对艾旺寺雕塑风格的考证
二、关于艾旺寺的断代
三、11世纪卫藏艺术中的“唐风”
(一)艾旺寺建筑与雕塑的汉风
(二)11世纪卫藏艺术中的“唐风”
第三节 “萨玛达类型”的宗教源流
一、后藏二师的传教活动与萨玛达类型的寺院
(一)江若地区(江布寺与艾旺寺)
(二)仲孜地方(泽乃萨寺)
(三)白朗地方(夏鲁寺)
二、鲁梅传承在后藏地区的发展
第四节 下路弘法的源头
--丹底与喇钦·贡巴饶赛
一、丹底寺
二、喇钦·贡巴饶赛
第五章 波罗/中亚艺术风格的形成
第一节 关于“波罗”问题的讨论
一、11世纪卫藏的两种“波罗”艺术样式
(一)菩萨装束的不同
(二)构图的不同
(三)具体绘画手法上的差异
(四)两者流行时期上的不同
二、两种“波罗”艺术类型存在的原因分析
三、“波罗”艺术与丝绸之路
第二节 关于“中亚”问题的讨论(上)
一、“中亚”化的实质
二、贝纳沟类型
三、萨玛达类型与贝纳沟类型的比较
第三节 关于“中亚”问题的讨论(下)
一、“中亚”化的多元化性格
二、“中亚”化与西北丝绸之路
第六章 宗喀吐蕃文化
第一节 关于西北吐蕃的历史综述
一、关于西北吐蕃
二、西北吐蕃中的河湟吐蕃
三、唐宋期间西北吐蕃的历史综述
(一)宗哥吐蕃文化时期
(二)青唐吐蕃文化时期
1唐末五代河西走廊西端的吐蕃国
2.西凉府--六谷蕃部吐蕃政权
3.河湟青唐喃厮哕吐蕃政权
四、关于唐宋时期西北吐蕃的族属
第二节 吐蕃时期的宗哥文化
一、关于“蕃与大蕃”
二、“蕃”与“大蕃”在民族成分上的区别
三、“蕃”与“大蕃”在宗教文化上的区别
第三节 吐蕃时期宗哥地区的禅宗传承
一、摩诃衍在吐蕃的禅宗传教活动
二、虚空藏禅师的理论建树
三、布·耶西洋的重要贡献
四、“善知识”禅宗谱系的活动年代及地点
(一)活动年代
(二)活动区域
小结
第七章 青唐吐蕃文化
第一节 北宋与西北吐蕃的政治经济关系
一、宋蕃之间的战略联盟
二、宋蕃之间的“茶马互市”
第二节 西北吐蕃的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
一、丝绸之路“青海道”
二、河湟吐蕃与回鹘、于阗等族的关系
三、沙州(敦煌)与河湟吐蕃的关系
第三节 河湟吐蕃的宗教文化
一、关于西北吐蕃佛教的史料记载
二、河湟吐蕃社会中佛教的兴盛及蕃僧的参政
三、北宋与西北吐蕃佛教文化的联系
小结
第八章 扎塘寺壁画的艺术定位
第一节 扎塘寺壁画与11世纪卫藏佛教艺术
一、扎塘寺壁画与萨玛达类型的异同比较
二.新的波罗艺术样式出现于卫藏
三、夏鲁寺贡康殿早期壁画的新印度艺术因素
四、11世纪后期两种波罗艺术类型的融合
第二节 扎塘寺壁画与11世纪青藏高原佛教艺术
一、11世纪青藏高原佛教文化之鸟瞰
二、扎巴恩协及扎塘寺壁画中的阿里派痕迹
三、西北吐蕃与卫藏吐蕃关系的再探讨
第三节 扎塘寺壁画与11世纪中国西部佛教艺术
一、西部三大佛教艺术体系在公元11世纪前后的融合
(一)三大佛教艺术各自的风格及流行时期
(二)中国西部三大佛教艺术在11世纪的融合趋势
二、西部佛教艺术大融合的成因分析
三、历史原因的探讨
(一)三大系佛教艺术的不同发展态势
(二)形成诸系艺术相互交融的历史及民族原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