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学术史的概要及其问题所在
二、本书的主题与方法
第一章 林罗山的时代与生平
一、林罗山生活的时代——近世初期的日本
(一)安土桃山时代
(二)江户时代初期
二、林罗山的生平
第二章 林罗山的理气论——从对“理”的释义看林罗山与朱熹的异同
引言
一、朱熹理气观的基本内容
(一)理的特性
(二)“理气二元、理先气后”说
二、林罗山的理气论——以对理的释义为中心
(一)在原理层面上对朱熹理气观的理解
(二)在应用层面上对朱熹理气观的理解——以对“理”的释义为中心
小结
第三章 林罗山的性情关系论——兼与朱熹、李退溪比较
引言
一、朱熹心性论的基本思想
(一)朱熹的性即理学说与气质变化学说
(二)朱熹的“心统性情”学说
二、林罗山的心性论思想
(一)林罗山对朱熹心性论的认识
(二)林罗山与“四七理气说”
(三)心与七情
小结
第四章 林罗山的排佛论——兼与朱熹、韩愈比较
引言
一、朱熹的排佛论
(一)对佛教学理的批判
(二)对佛教的社会影响的批判
二、林罗山的排佛论
(一)对佛教学理的批判
(二)对佛教的社会影响的批判
小结
第五章 林罗山的孙吴兵法观——兼与朱熹、南宋事功派比较
引言
一、朱熹的孙吴兵法观
(一)普遍性、超越性的“道(理)”
(二)道德中心论的军事观
(三)朱熹的孙吴兵法观
二、林罗山的孙吴兵法观
(一)林罗山对孙吴兵法的认识
(二)林罗山对运用孙吴兵法的态度
小结
第六章 林罗山的文学思想——围绕“文道关系”问题与朱熹进行比较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林罗山文道关系论中的“自相矛盾”
(一)“道德文章元不二”
(二)对“文以贯道”说和苏轼文章的评价
二、朱熹的文道关系论及其文学批评
(一)朱熹文道关系论的基本思想
(二)在文道关系论问题上展开的文学批评
三、林罗山的文道关系论
(一)“载道”论和“筌蹄”说
(二)“花实彬彬”论
小结
结语
一、林罗山思想的特质、地位以及今后的研究课题
二、林罗山与朱熹比较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附录一 林罗山年谱
附录二 林罗林著述目录——林鹅峰所记“编著书目”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