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络安全基础
1.1 OSI模型和TCP/IP协议栈
1.2 常用的网络协议分析
1.3 常用的端口介绍
1.4 常用的网络命令
1.5 常用的进程服务介绍
2 局域网的攻击防御及控制技术
2.1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介绍
2.2 局域网内的IP攻击
2.3 隐藏本机真实的MAC地址
2.4 QQ攻击与防御
2.5 局域网内流量控制P2P
3 黑客常用的工具介绍
3.1 黑客概述
3.2 黑客攻击
3.3 X-Scan-v3.3漏洞扫描工具
3.4 扫描端口的工具介绍
3.5 流光扫描工具
3.6 局域网综合扫描工具LanHelper介绍
3.7 Shed扫描共享目录
3.8 网络监听工具
4 操作系统常规的安全防范方法
4.1 取消文件夹的隐藏共享
4.2 注册表中去除隐藏共享
4.3 删除TCP/IP绑定的NETBios协议
4.4 禁止建立空连接
4.5 用TCP/IP筛选器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4.6 禁用Guest账号
4.7 并闭135端口
4.8 关闭137、138端口
4.9 关闭139和445端口
4.10 通过注册表关闭445端口
4.11 禁止用户修改注册表
4.12 关闭信使服务
4.13 关闭终端服务
4.14 关闭Telnet服务
4.15 关闭Task Scheduler服务
4.16 抵抗DDoS
4.17 禁止Guest访问日志
4.18 灰鸽子木马手工清除
4.19 IE安全设置
4.20 用命令方式保护IE安全
4.21 修改注册表手工恢复IE默认首页
4.22 修改注册表键值来保证系统安全
4.23 用360安全卫士保证IE及系统安全
5 木马的攻击与防治
5.1 木马概述
5.2 木马驻留位置
5.3 木马的功能
5.4 木马的特征
5.5 反弹式木马的原理
5.6 木马伪装
5.7 木马的免杀加壳
5.8 木马的防治
5.9 木马综合防治
6 病毒攻击及其防范
6.1 VBS脚本病毒的简介及发展现状
6.2 VBS病毒的特点
6.3 VBS脚本病毒原理分析
6.4 VBS脚本病毒生产机
6.5 自定义设置VBS病毒
6.6 VBS蠕虫生成器
6.7 怎样防范蠕虫病毒
6.8 病毒的安全防治
6.9 日常病毒防治的原则
7 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7.1 数据恢复软件使用
7.2 Ghost备份与恢复
7.3 利用XP自带的还原功能备份与还原
7.4 注册表的备份与恢复
7.5 驱动程序的备份与恢复
8 密码学与PGP加密
8.1 信息加密概述
8.2 密码的分类
8.3 早期加密技术
8.4 局域网通信安全措施
8.5 PGP软件进行加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