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弘祖(1586~1641):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自幼博览群书,学问渊博。应试失败后,淡泊功名,不求仕进。他酷爱史籍舆地之学,对历代地志的辗转抄袭附会深感不满,早年即有志于旅行考察。万历三十六年(1608),他开始有计划的远游,直到五十五岁时为止。东游普陀,南涉闽粤,西北抵太华之巅,西南达云贵边陲。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甚至饥食草木之实,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于今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河南、陕西、山东、山西、河北、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十六个省区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他所到之处,对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等科学问题,都作了深入而细致的考察,以科学态度和惊人的毅力,以及锐敏的观察和生动入微的文笔,逐日写成考察记录。徐霞客的主要贡献是详细地考察和记述了中国西南地区广大的石灰岩地区。在水文方面,对很多河流的源流做了详细考察,并辨明了怒江、澜沧江、红河等江河的水源流向,推翻了许多陈陈相因的旧说,还将气候、地形对植物的影响,作了详细的描述。特别是他晚年对于西南广大地区的岩溶地貌的考察,已开始进入规律探讨的新阶段。这一部分的考察记录,成为世界科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关于岩溶地貌研究的宝贵文献。其记述与现代地质学对西南一带的考察分类相符合。霞客的全部考察日记后经友人整理,按地区辑录成帙,定名为《徐霞客游记》,但未刊行。后因累遭战乱,多有散佚,幸有传钞诸本,历经后人校刊,迟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才有初刻本问世,但已非全稿。20世纪20年代,其科学价值才被发现,1928年,丁文江主持编绘徐霞客旅行路线图三十六幅,连同据嘉庆年间刊本标点的游记本文及自著的《徐霞客先生年谱》一起印行。1980年,褚绍唐、吴应寿又根据新发现的两部早年钞本重加校补,另附旅行路线图三十九幅,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是为当前《徐霞客游记》的最佳版本。该书既是科学著作,又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文学游记。全书长达六十九万字,叙述质朴、生动,被清代学者钱谦益赞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