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医离不开五行,谈中国传统文化也离不开五行。 在人类的知识演化进程中,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们创造了五行学说,先人们藉五行来归类万物,规划世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阶梯。关于五行学说的起源,学术界作过很多的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五行学说的要义有二:一是以“五”为基准的分类归纳法,即从具体事物抽象出“金、木、水、火、土”五者为各类的代表;二是“类”之间的关系律,即相生和相克,反映了事物间“利”与“害”两种基本关系。五行学说是带有中国传统思维特点的理论。与西方古代四元素说相比,四元素说体现了西方注重分析论和还原论的学术走向;五行学说则为中国思想带来比类析物、重视宏观和关系协调的学术传统。中国传统医学在理论形成的初期,曾深深得益于五行学说,以五行为中介建立了一种立足人体内部又沟通外界环境的体系。它囊括自然界方面的空间、时间、星辰、数字、气候、颜色、声音、味道、气味等,旁及人类生存所用的粮食、蔬菜、果品、牲畜等,而整个重心则在人体的脏器、肢体、五官等构成,配合人的情绪、发出的声音、排出的液体以及疾病的病因、症状等。这种体系,将自然、社会与人体整合于一体,并通过“类”之间的五行关系模式发生相互作用,成为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体现。本书是由邓铁涛编,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主包括了中医五行学说发展史、五脏相关学说引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