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外国民族医学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从五行导五脏相关

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从五行导五脏相关

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从五行导五脏相关

定 价:¥65.00

作 者: 邓铁涛、郑洪
出版社: 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中医内科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5946072 出版时间: 2008-0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 页数: 228 字数:  

内容简介

  谈中医离不开五行,谈中国传统文化也离不开五行。 在人类的知识演化进程中,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们创造了五行学说,先人们藉五行来归类万物,规划世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阶梯。关于五行学说的起源,学术界作过很多的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五行学说的要义有二:一是以“五”为基准的分类归纳法,即从具体事物抽象出“金、木、水、火、土”五者为各类的代表;二是“类”之间的关系律,即相生和相克,反映了事物间“利”与“害”两种基本关系。五行学说是带有中国传统思维特点的理论。与西方古代四元素说相比,四元素说体现了西方注重分析论和还原论的学术走向;五行学说则为中国思想带来比类析物、重视宏观和关系协调的学术传统。中国传统医学在理论形成的初期,曾深深得益于五行学说,以五行为中介建立了一种立足人体内部又沟通外界环境的体系。它囊括自然界方面的空间、时间、星辰、数字、气候、颜色、声音、味道、气味等,旁及人类生存所用的粮食、蔬菜、果品、牲畜等,而整个重心则在人体的脏器、肢体、五官等构成,配合人的情绪、发出的声音、排出的液体以及疾病的病因、症状等。这种体系,将自然、社会与人体整合于一体,并通过“类”之间的五行关系模式发生相互作用,成为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体现。本书是由邓铁涛编,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主包括了中医五行学说发展史、五脏相关学说引论等等。

作者简介

暂缺《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从五行导五脏相关》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上编 中医五行学说发展史
第一章 体系建构——起源和秦汉时期的应用
第一节 五行体系的建构
一、五行学说的起源
(一)以五为基准的归类法
(二)金、木、水、火、土与五行
(三)五行的生克理论
二、五行配属探源
(一)方位
(二)季节 
(三)五色
(四)五星
(五)五味
(六)脏器
(七)其他
第二节 五行哲学的系统化
一、汉代五行哲学的发展
(一)五行理论的深化
(二)五行术数的发展
(三)对五行的批评
二、古代社会对五行学说的应用
(一)社会政治的五德始终说
(二)在应用领域中的渗透
第三节 五行学说与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早期医籍中的五行学说
二、《黄帝内经》中的五行学说
(一)与五行相配属的脏象学说
(二)五行与五脏系统
(三)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运用
三、《难经》与《金匮要略》中的五行学说
(一)《难经》中的五行理论
(二)《金匮要略》中的五行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演绎探验:三国至宋、金、元的发展
第一节 五行理论的发展
一、五行术数的流行
(一)五行休王理论的发展
(二)纳音五行
(三)其他术数
二、集大成的《五行大义》
(一)论五行之配属
(二)论五行之体性
(三)论五行生克
(四)论五行相杂
三、宋代五行哲学的变革
(一)宋代有关五行的论说
(二)理学世界观中的五行
第二节 道教对五行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一、与五行相配的神灵系统
二、掺杂五行的教理学说
三、丹道修行与五行理论
(一)外丹术借五行言配合
(二)内丹系统的五行配五脏
(三)丹道理论对五行学说的发展
第三节 五行在医学的应用和发展
一、晋、唐时期对疾病的五行演绎
(一)《脉经》
(二)《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三)《诸病源候论》和《千金方》
二、宋、金、元医家对五行内涵的阐发
(一)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二)刘完素《素问玄机玄病式》
(三)李东垣《脾胃论》
(四)朱丹溪《相火论》
三、脏腑辨证与脏腑理论的发展
(一)以脏腑为纲归类疾病
(二)脏腑分证体系形成
(三)脏腑病机的认识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反思辩理:明清嬗变与近代论争
第一节 明清五行哲学的发展
一、五行术数理论及其批判
(一)术数中的五行理论
(二)对五行术数的批判
二、围绕五行学说的讨论
(一)论五行元素
(二)论五行关系
(三)论五行配属
第二节 明清医家论脏腑与五行
一、中医脏腑病机理论的发展
(一)八纲辨证与五脏的结合
(二)脏腑理论的新认识
二、明清医家对五行的发展
(一)对五行生克机理的阐述
(二)五行互藏
(三)五行颠倒
(四)关于五行生克无序的讨论
第三节 近代关于五行学说的论争
一、学术界对五行的批判
二、医学界关于五行存废的论争
三、对五行之医理实质的阐发
(一)恽铁樵论“四时五行”
(二)王慎轩以“代数”论五行
(三)陆士谔以五行为脏气之代名词
(四)杨则民探讨五行的辩证法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存改之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多学科研究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五行的认识
一、社会科学界对五行的认识
二、医学界的五行存废之争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五行的争议
(二)20世纪60年代关于中医学理论体系核心的讨论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五行学说的命运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五行学说的研究
一、中医界五行存废之争未了
二、基于多学科的五行研究
(一)科学哲学理论下的中医理论与五行
(二)系统科学对五行的研究
(三)基于现代数学的五行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问题与解析
第一节 五行研究中的问题
一、五行何以为五
二、金、木、水、火、土代表什么
三、五行配属是否合理?
四、五行生克如何理解
五、五行生克的单向性
第二节 中医运用五行的思维
一、与阴阳学说等的结合
二、经权达变的实用思维
第三节 五行学说的变革方向
一、从科学进化论看五行的变革
二、五行学说的解构与重构
参考文献

下编 五脏相关学说引论
引论
第一章 五脏相关学说取代五行学说
第一节 邓铁涛倡导五脏相关学说的历程
第二节 医学实践对五行学说的超越
一、五行与五脏的主客互易
二、五脏学说对五行学说的超越
(一)人体结构的联系超出五行体系所限
(二)脏腑功能与五行性能缺乏必然联系
(三)脏腑关系不局限于五行关系
第三节 五脏相关学说的方法论
一、在实践的基础上保留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系统
(一)对自然的不同观察——中医认知方法的特点
(二)值得尊重的历史——科学约定的价值

第二章 五脏相关学说内涵(一)——五脏系统及其内外连属
第三章 五脏相关学说内涵(二)——五脏相关模式及其应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