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无常师,他善于发现常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点与知识,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三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师法的人,我将选择好的学习,发现不好的则改正。孔子学习十分认真细致,务求透彻深入。如,他曾向师襄子学琴,十天时间一直学一个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学新的了。”孔子则说:“我学了曲调,演奏的技巧还没有学会。”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说:“技巧已学好了,可以学新曲了。”孔子则说:“我还没有领会曲中的志趣韵味。”过了一段时问,师襄子说:“你已学到了曲中的志趣韵味,可以学新的了。”孔子又说:“我还不知道这首曲子为谁所作。”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经过深思之后说:“我知道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了,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作出这首曲呢?”师襄子连忙站起来作揖说:“我的老师正是说这是周文王所作的《文王操》啊。”正是由于多方学习,在三十岁左右,孔子不仅通晓了“六艺”,而且对于后世被尊称为“六经”的《书》、《诗》、《易》、《春秋》、《礼》、《乐》等古代文献也已融会贯通了。这一时期的孔子还观察分析了当时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的政治、社会形势,对世事、人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看法与原则,奠定了一位伟大思想家的学术与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