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书圣王羲之有把洗笔的池水染得墨黑的记载;智永和尚流传着30年不下楼,写坏的笔头装满了好几瓮,被埋于地下的佳话;文徵明在烛火伴陪下,每天不临完十本《千字文》不睡觉……总之,勤学必须苦练,成为学书法的秘诀。笔者也经历过每天3000字的小楷,连续几年不间断地训练。然而,生活在21世纪,时间已成了最奢侈的消费。现代人无法效仿古人的“苦学”。要传承又要和现代生活节律合拍,不找一些点子,不能两全其美。立足“勤”字,以“巧”切人,也许就找到了一条成功的捷径。徜徉在浩如烟海的书法宝库,亲近名家名作的气息,会感受到薪火是在时空切换、纵横交叉的诸多冲突和融合中传续着。在相比较次的触摸中,可能会梳理出相同或不同层面的共性以及个体所凸现的风情。譬如《曹全碑》和《张迁碑》同是成熟汉隶,却见圆见方个性迥异;《九成宫醴泉铭》与《自书告身》为大唐楷书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的典范,各自的瘦硬与雄健又显见;《颜勤礼碑》与《玄秘塔碑》从经脉相承上共同打造了楷书的经典模式,但时代还赋予了各自的阶段性的整饬;至于《千字文》与《兰亭序》,尽管智永亦步亦趋着祖先,但他的心理设防和书圣的潇洒飘逸不能同日而语……从方法论来说,观照对比,不失为快速解读内质,快速体验差异的一种好的学习法;从拓展层面看,深广度在短期内的全面探索,也许就开启了另一扇窗,启迪于另类的风景。